毒害青少年的“女德班”,又双叒叕死灰复燃了?
在过去几年的媒体报道中,一些“女德班”披着学习宣扬传统文化的外衣,传播出不少耸人听闻的奇葩言论。
据媒体报道,曾因开办“女德班”而备受质疑的辽宁抚顺传统文化研究会,近日又在山东曲阜办起了青少年国学夏令营。而课堂上的教学视频中,雷人言论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不学习传统文化就得胃癌”、“戴‘美瞳’的女生不正经”....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夏令营?“女德班”又卷土重来了?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类似的所谓国学教育?
在7月30日的节目中,《新闻1+1》连线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解读。
1、这样的教学内容真的是“国学”吗?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蒙曼:这当然不是国学了,凡是传统留下来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但国学作为传统文化,它跟我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有不一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是指放在古代可以,今天可以,未来仍然可以的东西,但是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它包含一些不得体的东西,今天不需要继承也不应该继承的东西。可是这个国学夏令营班,“女德班”恰恰把那些糟粕继承下来了,让那些人们已经遗忘很久的东西,又沉渣泛起。它是打着“中国文化”的旗号反中国文化,反的是优秀的中国文化。
2、为什么有些父母愿意花钱送孩子去“女德班”?
蒙曼:家长的心态可能是焦虑,这个焦虑哪来的?我国处在一个社会流动非常剧烈的时期,大家看到上升是有希望的,所以中国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怎样才能成龙成凤?他自己就面临着好多困惑。
①是自身教育不足的困惑,比如视频里有一个小女孩说她要是不学传统文化就得胃癌了,她的家长首先是没有科学知识的,学不学这些可能跟人格有关系,但是跟胃病是肯定没有关系的。
②家长自己懂的东西,不光是对国学,包括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都是有限的。
③现在孩子跟家长之间出现了好多代际沟通方面的缺陷和问题,所以焦虑感就弥漫开来了,然后一看有人出这么一个“方子”,而且又是高大上的包罗万象的国学,很多家长就愿意自投罗网了。
3、“伪国学”背后的“生意经”是怎么念的?
蒙曼:我们这个社会,不仅渴望成功,还允许成功。我们这些年看到了好多成功的案例,按古代来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其实给大家很大的一个期盼,而这个期盼又不容易实现,因为社会成功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追求到的东西,这时候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那急功近利的心理怎样解决?有人画饼,越大越悬,越超越日常经验的范围,你就越容易把它吃进去。“国学”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大饼,因为所有传统的学问都叫国学,中国古代曾经强过,盛过,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现在又是一个大趋势,所以有人把这个饼来交给家长的时候,家长就更愿意吞下去,更愿意为它付钱。
4、提醒!划定天数内,承诺可以解决孩子问题的培训班,一定是骗子!
蒙曼:我想跟家长说,哪怕您现在的知识有点欠缺,但是如果哪一个班跟您说我用15天的时间,或者不管多少天的时间,给您限定一个天数,说能够把孩子的问题解决掉,这一定是骗子。为什么呢?因为传统文化讲究的是春风化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绝对不会说在人格提升方面还能有a一个期限,读几本教材,行几个礼就能解决问题,看见这些就可以认定是骗子。
5、传统文化中,真正应该被我们继承和汲取的是什么?
蒙曼:优秀传统文化是真有它优秀的那一面。传统文化是一个学圣人的文化,儒学尤其讲究学圣人,所以我们讲“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千万人,吾往矣”等等这些。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学习,是一种人格的提升,这个东西永远是有价值的。
还有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好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审美,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秦散文、汉赋等等,这些形成了一个特别强大和特别独特的审美系统,这个审美系统是非常值得继承的。
我们现在也会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把传统的这种气韵继承下来,精神继承下来,我们会成为一个很讲究的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成长为这样一个有独立人格的,有坚强价值观的君子,这可能是传统文化最应该赋予我们的东西,也是最应该继承下去的东西。
至于其他的一码归一码,治胃病找胃药,看消化科的大夫,治眼睛,找眼科大夫,比什么都往“国学”这个筐里装要好得多。
1、如何更好地治理防范“女德班”?事前资质监管
教育学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首先要有一个资质的监管,对于培训机构来说,一定要有合法的资质。现在有的文化公司、旅游公司,都去举办夏令营,它实际上没有举办夏令营的资质。因为主要是面向青少年的培训,它其实都应该属于教育监管的范畴,都需要有办学许可证。因此这些机构它实际上是没有办学许可证的,之前这些“女德班”在其他地方被取缔,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是无证的违规办学。
2、如何更好地治理防范“女德班”?事中过程监管
熊丙奇:如果这个机构有了合法的资质怎么办?需要过程监管,要进行教育备案审查,这个培训机构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它培训的项目、培训的师资、培训的对象。否则这些机构进行违规培训,如果学员和家长不举报,家长甚至认为模式还不错的话,监管部门就不知道它进行了怎样违规的培训,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育安全机制,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也可以降低准入门槛。而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备案审查机制还不健全,缺乏过程性监管,就导致了现在一方面有的机构游离在监管之外,另外一方面有的机构在具体进行办学的时候,违规办学,出现这种反科学的内容。
3、“黑名单”制度,又能如何对付驱散“女德班”?
熊丙奇:现在大家都把“女德班”称为是“打不死的小强”,基本上就是前一段时间报道了之后,它换一个地方换一个马甲换一个名称,又重出江湖。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跟“黑名单”制度有关系。我本人认为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那些进行反科学培训的机构,一旦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应该把它作为污点,要把它赶出培训业,禁止再进入培训业,因为本身它的价值观就存在问题。
4、建立“黑名单”制度,还需解决什么难点?
熊丙奇:为什么现在无法建立起“黑名单”制度呢?或者建立“黑名单”制度的困难在什么地方?最主要的一个难题就是没有信息联网,现在往往是各个地方自己在对培训机构进行处理,这些机构它在当地会建立“黑名单”制度,但是没有一个全国联网的平台。因此我们应该把这种违规的机构及其负责人信息进行全国联网,让各地监管部门都能够查阅,并让家长知晓,实行这一制度应该由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负责,应该建立一个违规办学机构的查询平台。
5、如何不再被“女德班”收“智商税”?
熊丙奇:我们在谈到“女德班”的时候,有时很无奈,有的机构没有资质,就是“地下经营”,但是家长也会选择,这样的话监管根本就没办法使力。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家长在这些培训面前是迷失心智,失去常识的,甚至有人说是交“智商税”。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我们家长存在焦虑攀比的心态,这些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本身就有问题,是急功近利的。因此我们说首先要对家长进行教育,如果家长本身的家庭教育理念都有问题的话,必然就会导致很多不合规合法的培训机构,获得市场生存空间。
6、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真的能通过培训速成吗?
熊丙奇:现在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感恩,没有责任心,沉迷游戏,有些家长不会找自身的原因,他就想到去找一个机构,能够快速解决这些问题,而有的机构就会迎合家长需求。
比如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感恩培训,把孩子们拉到一个操场上,然后叫这个孩子给爸爸妈妈跪下,配上一些音乐,这个场面非常感人,有的家长认为这种培训效果特别好,因为他觉得以前孩子从来没有跟自己说过我爱爸爸,我爱妈妈,也没有那样的一个亲近的表现,但实际上这种感恩教育是一种非常形式化的教育,它并不能够解决孩子的这种感恩意识的培养问题,我们说关注孩子的成长,必须是由父母陪伴孩子,与孩子共同生活,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念,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
7、建议与提醒: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图省事儿
熊丙奇:现在家长特别关注对孩子的品行教育,这很重要,但是有些家长不知道怎么样去培养孩子的品行。一些所谓的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受到家长的追捧,可究竟是不是能够培养孩子的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没有好好真正去注意。真正的对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是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真诚教育,不过现在有些家长以比较忙为由,不陪伴孩子,就找机构,由此,机构就看到了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