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放假丨秋季养生安排上!你的国庆假期从这里开始......

39健康网、石榴云医、善古老中医、全民健云健康等 | 2022-10-01 12:18

开心的十一假期终于来了,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仿佛累积了一年的劳累,就等着这七天治愈,你的国庆假期打算如何过呢?是出门游玩放松还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或者只是简单的宅家休息呢?

但是不管如何,国庆放假了,但是健康管理可不能放假,一起看看如何愉快又健康的度过国庆吧!

健康出行提示

衣:穿什么

秋季出行应该怎么穿才合适?除了按个人的着装喜好之外,还应该考虑到以下这三个原则。

1、轻便

穿着过厚的衣服和带过重的东西,易给旅游者造成负担。身体出汗后,脱了厚厚的外套怕着凉,不脱又受不了。因此,出门旅游应穿带轻便、实用的衣物。

2、宽松

年轻人喜欢追求“曲线美”。从旅游保健的观点来看,紧身衣裤不但妨碍关节和肢体活动,而且会摩擦皮肤、有碍血液循环,也不利于汗液的蒸发,有损健康。

3、暖色彩

衣服的色彩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姿态、情绪和旅游气氛等。不但可使人与自然景色相辉映,拍出的纪念照效果好,还有利于同伴们寻找。

食:吃什么

到了异地,又怎么能不品尝美味可口的当地美食?饕餮大餐让人垂涎欲滴,但也一定要小心谨慎。

1、水土不服

新、旧两地饮水和食物中元素不同,易得腹胀和腹泻,如果再暴饮暴食,还易得胃肠炎。患了水土不服,需要多食水果,少吃油腻,还可服用一些多酶片和维生素B2。出现腹泻,可以适量服用喇叭丸或黄连素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2、食物中毒

出门旅游,别吃不认识的植物及其果实,少吃以前从未尝试过的食物。

食物中毒后,一般会出现口唇发紫、腹痛恶心、呕吐、手脚麻痹等症状。应及时给中毒者喝一些温水,用抠喉等方法人工催吐,反复几次。最好是糖盐水,多排尿。如果症状严重要及时送医院急救。

住:失眠怎么办

国庆假期旅游在外,住宿方面也有很多的讲究。请提防这几种“旅行病”,希望你能够做到健康出行,快乐出行。

好多人睡前往往都有自己的习惯,对于睡眠的环境,因为这些睡眠“前奏曲”被彻底打乱了,有些人不适应新环境,就会引起失眠。

要想避免这样的困扰,最好跟平常一样,按时休息,把以前的习惯带到旅途中。睡前准备很重要,可洗个温水澡,也可热水泡泡脚,上床后心里要排除一切杂念,做到全身放松,这样就会渐入梦乡。

行:晕车怎么办

晕车、晕船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器质性的原因,也有功能上和心理上的原因,许多人在坐车、坐船、乘飞机时,都会发生头晕不适、出冷汗、恶心呕吐等晕动症状,病情可因个体的差异而轻重不一,给外出旅行带来诸多不便。

出现晕车晕船症状,可以适当用力按压合谷穴(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处);用大拇指掐压内关穴也可以减轻晕车症状(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即腕横纹上约两横指处,在两筋之间);系紧裤带,防止内脏晃动。呕吐后,让晕车者喝些温水,除去口中呕吐物的味道。

另外,外出旅行者最好随身携带一些常用药物,如速效伤风胶囊、复方阿司匹林、感冒药、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眼药水等。

宅家享健康

很多人国庆归来,觉的更累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假期期间容易患上三多症:“睡的多,跑的多,吃的多”凡事过犹而不及,吃好、睡好、玩开心,固然重要,却也要注意调理身体!

作息规律

很多所谓的“节后综合征”来自于假期生活的不规律、暴饮暴食。

因此想要国庆节身体健康舒适,就一定要做到尽量和平时的日常生活大体一致。其中,三餐正常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可适当多食酸味甘润、降肺气的果蔬,如萝卜、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假期期间亲戚朋友聚会增多,避免暴饮暴食而致肠胃积滞。

另外国庆长假,可支配时间相对较多,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花时间煲几顿药膳和家人一起分享,如百合莲子羹、银耳百合羹、冰糖雪梨银耳羹等。

运动养生

从中医的角度说,人的阴阳平衡也是在自然中保持和调节的,特别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此时宜多在户外运动,呼吸、吐纳养肺气,强健躯体筋骨。常见的运动方式有登山、唱歌、跳舞、快走、慢跑等。切忌不可进行剧烈运动而使得汗出太过,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人们在秋季可选择登山畅游,在登山运动时,即可呼吸到高浓度的负氧离子以达到“洗肺”的作用,又可改善心脑血管的供血量,同时还能锻炼人体的下肢肌肉及全身协调功能。

按摩养生

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大多数都有腰酸背痛、肩颈疼痛等各种“职业病”。

利用假期时间,可以给身体做个放松,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以改善亚健康,预防疾病的效果~

可按照顺序按摩风池、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进行保健。按摩顺序为从上到下,每个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为宜。

疫情防控,切勿大意

最后,小编还想提醒大家,当前疫情形势严峻,不论是在家里蹲,还是在外面浪,还是要严格注意疫情防控:

1、非必要不去人多的地方游玩,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2、出门带好口罩,回家消毒洗手,及时进行核酸检验;

3、做好健康监测,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痛等症状,需尽快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4、不聚集、少逗留,严格遵守出入公共场所防疫措施,保持安全社交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