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票房崩盘谁之过?
李安的新作《双子杀手》从万众期待到北美恶评,实在让人大感意外。导演的上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是同样遭遇,但至少“比利”在中国的口碑很高,7.8分算是不错的肯定。那么难道《双子杀手》的观众接受度也会存在着中西方的差异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上映不过一周,《双子杀手》的豆瓣评分只有7.1,再掉一点就要跌到6去了,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至少在7.8分稳定了好几年,基本不会再有变化。票房方面更是难看,据估计,《双子杀手》将可能亏损7500万美元。
是什么原因让备受瞩目的李安+史皇的阵容遭遇挫败呢?小编在观影之后,认为这是多方的原因。首先我们在编剧这一栏看见了一个熟悉又让人咬牙的名字:戴维·贝尼奥夫,俗称DB。这么一说大家可能还反应不过来,但要提起同样让人气到不想承认的《权力的游戏》第七季大结局,大家应该印象很深吧?没错,就是这位编剧了。
影片在技术上的革新是毋容置疑的,即使小编看的版本不是120帧4K的,但60帧也足够表现细节优势了。但技术的进步并不是一部成功电影的全部,剧本的单一薄弱才是致命的。(稍微剧透,唯一在视觉上能体会超凡技术的也只有一段追车戏。)克隆人的题材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拍到泛滥成灾,李安继续选择这个题材也是缺乏创新。
就故事而言,片子实在是太过平庸。如果这部电影诞生在《黑客帝国》那个年代,绝对是惊艳之作。但如今已是2019年,在被诸如漫威系列或者《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等硬核科幻狂轰滥炸之后,观众还能接受《双子杀手》这样的电影吗?显然这对于观众的审美要求过于苛刻。剧本的糟糕,DB必然要背起这个锅,还有另一位是《雷霆沙赞》的编剧,这到底是什么怪异组合?
接下来要说说李安导演的固执与保守。其实不想用这种批评的言辞来说李安,毕竟他算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但在“少年派”之后,导演的确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李安的文艺书生气是好莱坞的一股清流,然而这股清流到底能受青睐多长时间,似乎能从“双子”的失利中看出端倪。
《双子杀手》是裹着科幻外衣的文艺作品,它关乎人性的底线,亲情,甚至是父子情。整个故事的表现风格其实很李安,即使编剧是那不靠谱的DB,仍能感受到浓浓的李安风——细腻与感性。但它毕竟是奔着科幻商业片的阵营去的,最能检验商业片成功与否的是票房。这是避无可避的现实。“比利林恩”尚可用技术革新来作为优势卖点,“双子”再来一次这种套路就行不通了。
片子唯一不崩的是威尔史密斯的表演,即使在稍显平淡的故事里,在莫名尴尬的台词里,史皇的表现仍然是合格的。史皇略显沧桑的面容,泛白的鬓角,动情的双眼,他往那一站就是一出戏。这是演员个人的魅力,只能说,这样的剧本衬不上他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