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快报 | 解锁“蜜”码 酿出“甜蜜产业”
省内
正安县通过发展蜜蜂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乐俭社区依托生态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促进蜂农增收。杨兴镇桐梓社区采用"村集体+公司+蜂农+基地"模式,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提升产业效益。目前,正安县蜂群数量约7万群,年产蜂蜜450吨,带动3000户蜂农增收,酿出“甜蜜产业”。(多彩贵州网)
时下,镇宁自治县六马镇的蜂糖李成熟上市。六马镇虽人口不足3万,但蜂糖李上市时吸引了众多外地人。镇宁蜂糖李产业的壮大,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还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旅融合。目前,镇宁自治县蜂糖李种植面积达22万多亩,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未来将继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日报)
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通过"村建大棚+引进人才"模式发展瓜果产业,有效利用了闲置土地,增强了当地农业发展信心。预计今年哈密瓜和圣女果的产量将带来17万元收入,同时解决了2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为山根脚村探索了一条休闲观光采摘的农业致富新路。(贵州日报)
国内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国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以及产业政策等扶持措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华社)
河南、安徽、山东等小麦主产区的中储粮收储库点采用高度机械化作业,确保小麦快速入库。今年小麦丰收,中储粮以1.25元/斤的价格收购新麦,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农民收益。(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