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小寨坝镇文明乡风蔚然,生活在这里好惬意

2020-07-13 10:52

息烽县小寨坝镇位于省城贵阳与历史名城遵义之间,素有贵阳市“北大门”之称。小寨坝镇环境整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道德风尚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安定 …… 曾先后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文明乡风蔚然。

近年来,息烽县小寨坝镇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把文明创建当作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整个工作和建设的全过程,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身边好人 ”、“积德榜”评选宣传活动等,先后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市级文明单位;评选了“十星级文明户”等,开创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文明之花。

文明实践 引领文明乡风

7 月 11 日,在小寨坝镇排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农家书屋里,村中四年级学生蒲欣正在认真阅读着《细说未来世界》,爱读书的她是这里的常客。记者看到,书屋有藏书近 3000 本,涵盖了儿童读物、文学、科学、农业技术等多类书籍。“满足了村民的读书需求。”村主任黎文介绍说,文明实践所还有篮球场、乓兵球台、文化走廊等设施,经常组织村民们开展篮球赛、广场舞、乡村春节联欢晚会等文化活动,“文明实践所 +”,加出了乡土文化的繁荣。

而在该镇潮水村的文明实践所工作栏里,“奉献”“ 互助”“友爱”“进步” 等字眼格外醒目,“退伍军人、共产党员钟雨江为贫困学生、老人捐赠爱心款、爱心物资”“医护人员上门为贫困老人义诊、送药”“在红军潮水战斗遗址上党课”…… 一张张图片生动还原着“文明实践所” 作为服务云平台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从 2019 年开始,小寨坝镇先后打造了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 23 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据负责人龙晟介绍,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 1+5+N 模式,积极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建设了数支“绿丝带”“红马甲”志愿者队伍。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先后开展了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疫情防控等 1000 余次文明实践活动,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位于小寨坝镇复兴居委会的“励志超市”则走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小镇特色”。这个 100 余平方米的超市和别的超市并无二样。不一样的是,每件货品下方并不是价格标签,而是分值标签,食盐 1.5 积分、洗衣粉 25 积分、大米 55 积分、菜油 50 积分 …… 每一件商品都有相应的分值,向辖区 1021 户居民开放。

“商品售卖不收人民币,但需要居民用他们平时在生活中累积的积分兑现,1 个积分代表 1 元钱。”售货员说,这是息烽县唯一一家“励志超市”,居委会制定了评分细则,居民们通过爱护环境卫生和参加义务劳动获取积分,旨在引导居民用文明行动缔造美好家园。

截至目前,复兴居委会已有一半住户通过积分兑换了商品。

产业结构优化 小镇美而富

“我们在合作社打工,从今年 3 月份开始,已经领了 2 万元的工资。”在小寨坝镇排杉村 500 亩线辣椒种植基地,50 余岁的村民洪必菊夫妻一边忙活着,一边给记者算着今年的收入。“签订了常年合同,工资加上 5 亩余土地的流转收益,超过了 4 万元。”她说。
近两年,该村采用“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形式,全村 6000 余亩土地种植了羊肚菌、金刺梨、线辣椒、南瓜等高效经济作物,替代了玉米等传统低效农作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每户年收入超过了 2 万元,全村已全部脱贫。”村主任黎文说。

据了解,该镇以优化产业为主攻方向,坚持 “3+N” 产业调整模式,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全镇 249 户 747 名贫困人口均已全部脱贫。

“红岩葡萄”远近闻名,享有“红壤碧珠”的美誉。红岩村在发展葡萄产业种植的同时,开始了富美乡村的建设。如今村子里环境秀丽的游园、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干净整洁的住房 …… 给人“世外桃源”之感。据该镇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镇实现旅游人数 168.55 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 11.81 亿元。”

作为磷化工小镇,去年 12 月,贵州磷化集团投资的包含 20 万吨 / 年建筑石膏粉配套系列建材、年产 3000 万平方米无纸面石膏板等多个工业项目,在该镇相继开工建设。

同时,该镇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年内完成化学原料药合成项目和欧昊集团的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建设。

网格化治理 构筑平安小镇

记者在小寨坝镇派出所内的大屏上看到,安装在镇上的 121 个监控探头,让各个地方的画面时时呈现出来;而“天网工程”的 28 个高清摄像头,则把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等监控点的图像清晰地传回监控中心,全方位收集和监控小镇中各类数据与信息。镇政法委书记王绍勇表示,这对镇上的综合治理、震慑犯罪、平安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网格化”的社会治理更增强了老百姓的安全感。据了解,根据全镇的区域特点,划分了 22 个大网格,又将镇中心区域划分为 9 个治安小网进行管理,小镇还聘任了专职网格长、网格员,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运用大数据平台,建立了考核机制。

网格内,街面上 60 名专职特勤队和片区民警分别组成多个巡逻队,各村(居)委会组建了 5 人以上的专职巡逻队,居民小区明确了退休干部、老党员为楼栋长,对各个辖区进行巡逻值守、治安隐患排查,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形成了全镇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发案率呈连年下降趋势。

另外,全镇还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积极打造“两严一降”升级版,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