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黑死病中颤抖的英国,这样挺了过来

作者系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新闻学院研究生 | 2020-01-22 21:21

如今,在英国曼彻斯特东南侧35英里的伊姆村,一切都看上去静谧美好。孩子们在村口边的灌木丛中采摘肥嫩的紫色黑莓;骑自行车的人在陡峭而危险的马路上放慢了速度,车轮从落叶上碾过。作为一个有着900个居民的景色优美的英国村庄,伊姆拥有全套的英式景点标配:酒吧、舒适的咖啡馆以及一座田园牧歌般的教堂。

苏格兰小巷

然而,倘若置身于450年前的伊姆村,你能看见的只是空荡荡的街道和涂抹着白色十字架的大门。你还会听见在那紧闭的房门之后有奄奄一息的人在哀泣。

村庄

当时,这是一个遭黑死病(Black Plague)蹂躏的村庄。

黑死病,约在14世纪40年代,也就是中国的元朝和明朝之交,散布到整个欧洲。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2500万人(一说5000万人)死亡。据估,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的30%——60%死于黑死病。疾病还多次侵袭欧洲,直到1700年代为止。

黑死病

刚开始,这种病症被称为大瘟疫。人们看到患者的皮肤因皮下出血而发黑而死亡,才把它称为黑死病。有医学观点称,其病原体是一种杆菌,或称鼠疫耶尔森菌,通常由寄生在啮齿动物身上的跳蚤携带,但也可以被人蚤传播。在某些情况下,它也能通过感染者的呼吸传播。当今的看法是,如果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肺炎,人就会呼出病菌,而疾病就会通过空气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应对——隔离、鸟嘴医生

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应对这场比恐怖还恐怖的疾病呢?

伊姆村的村民们意识到,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隔离。不和外面的人接触,也不让外面的人来接触他们,以免引发更大范围的传染。他们用石头垒起一圈围墙,并发誓绝不会越过围墙……

在苏格兰,人们唯一的应对办法是,封锁病人进小巷,让病人自生自灭。所以现在,爱丁堡的巷子都叫Close,阴森之气,至今犹在。

小巷close

意大利佛罗伦萨作家乔凡尼·维拉尼(Giovanni Villani)笔记中的最后几个字是:“瘟疫一直持续到……”还来不及填上日期,疾病就用黑手捂住了他的嘴巴。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文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档案学硕士伊恩·莫蒂默在《世纪的改变》中写到:14世纪整个欧洲都与死亡结下了缘:文学中充满了魔鬼、炼狱和死后生活的色调;在宗教绘画和雕像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骷髅头这个意象。

是的,当时没有有效的药物。医生的治疗方式是:用一种木制的拐杖碰触病人治病,也用于鞭打病人以赦免他们的罪。因为当时的人们相信罹患黑死病的人,是不受上帝庇佑的恶人,而唯有透过鞭笞,病人才能获得救赎。这些医生身着黑袍,戴着具有“心理性”防传染功能的鸟喙状面具,他们在欧洲历史上被称为“鸟嘴医生”。

鸟嘴医生

病毒——与人类历史同行

在病毒面前,人类或许不能永远的悲观或乐观。我们曾经在和它们的搏击中,胜利或接近胜利。

天花: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启动十年内彻底消灭天花的计划,采取的行动包括大范围给民众“种痘”,严格地隔离发病的人。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已经在地球上灭绝。

麻疹:上个世纪70年代,麻疹疫苗的大量接种,使得国际上的麻疹发病率减少了90%以上。

脊髓灰质炎:人们终于知道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人的排泄物经由不洁食物入口,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传染的。1950年之后研发出疫苗。1994年,美国率先宣布在该国清除了这一疾病,随后,在2000年和2003年,太平洋地区和欧洲也先后获得成功。

但是,还有它们笼罩在人类头顶:

2003年,“非典”(非典型呼吸道综合征)在我国爆发;

2012年,中东呼吸道综合症在中东发展并逐步传播;

2015年,寨卡病毒在美洲及其他地区迅速传播;

2018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爆发,至今仍在肆虐;

2019年,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创;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

这份名单,可能还会延续下去·····

伦勃朗的画

这幅画,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名著之一《尼古拉斯·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创作于1632年。正是欧洲黑死病的肆虐,让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以科学的眼光来对待人和人体,逐渐发展出昌明的医学。

灾难过后,留下的教训和经验,或许能帮我们抵御下一次不可知的威胁。这次,能让中国人彻底不再贪食野生动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