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束光,他“穿越”至事故现场,还成为当事人之一......

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遵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 2023-09-08 06:00

不知道各位驾驶人
开车进出隧道路段时
有没有体验过
短暂的“眼盲”感觉?
这是因为光线强度的变化
会存在明显的视觉差
导致出现一瞬间的视线缺失
就在这短短的1、2秒内
就可能酿成一起事故

事故地点:银百高速公路

事故原因:“一束白光太耀眼”

贵州交通广播记者从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获悉。9月3日14时许,遵义高速交警三大队接到报警,当事人驾驶车辆沿银百高速公路瓮安往道真方向行驶,当行至豹子菁隧道出口处被后方车辆追尾,请出警处置。

民警抵达现场看见,豹子菁隧道出口前行约100米处的应急车道内分别停驶着一辆桂B籍重型仓栅式货车、一辆棕色小轿车和一辆白色越野车,民警在事故车辆后方放置警示锥桶后,对事故展开调查。

车辆受损情况

白色越野车

右前侧有明显的碰撞痕迹、车辆号牌几近脱落、车内安全气囊全部弹出。

棕色小轿车

车辆左后侧有明显的碰撞痕迹、后挡风玻璃几近脱落。

重型仓栅式货车

车辆未见明显碰撞与刮擦痕迹。

民警在现场勘查中发现
白色越野车在碰撞前
没有刹车制动痕迹

重型仓栅式货车驾驶人张某:

驶出隧道后,自己从后视镜看见后方棕色小轿车开始变道准备超越自己所驾驶的货车,随后后方一辆白色越野车避让不及,追尾撞上小轿车,在此过程中刮蹭到了货车。

棕色小轿车驾驶人刘某:

自己正在变道超车的过程中被后方车辆追尾了。

白色越野车驾驶人石某:

石某驾驶车辆驶出隧道后,眼睛刚适应光线变化,就看见右侧车道一辆棕色小轿车变道进入超车道,自己完全没有反应时间就撞了上去,还好车上人员都系了安全带,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白色越野车的行车记录仪
民警还原了事件原委

01.石某所驾驶的白色越野车在驶出隧道时车速较快。

02.在驶出隧道后,刘某所驾驶的棕色小轿车突然从行车道跨越实线变道进入超车道准备超车。

03.当刘某的车辆完全进入超车道后,白色越野车因车速较快避让不及发生相撞。

04.两车相撞后并未与重型仓栅式货车发生接触。

事故认定

在本次事故中,白色越野车驾驶人石某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其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四十三条,其过错行为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棕色小轿车驾驶人刘某变更机动车道时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的正常行驶、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其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其过错行为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最后,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三大队根据民警现场勘查结果、驾驶人陈述及行车记录仪视频等相关证据,依法下达《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驾驶人刘某、石某负本次事故的同等责任。

在上述案例中
因为光线强度的变化
驾驶员在进出公路隧道时
会出现“眼盲”
这一瞬间的视线缺失
我们称之为“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

“黑洞效应、白洞效应”到底是什么?

所谓“黑洞效应”,是指驾驶员行车进入隧道,忽然从亮到暗,瞳孔会快速放大,眼睛一下子无法适应,会感觉一片漆黑,此时隧道洞口就像个黑洞。

与“黑洞效应”相反,“白洞效应”是指驾驶员从隧道出来的时候光线忽然从暗到亮,瞳孔快速缩小,人眼看到的是一片白光,被称为“白洞效应”。

驾驶人该如何
应对隧道“黑洞”“白洞”效应
产生的“骤盲”现象呢?

开启近光灯和示廓灯

即使隧道内安装了照明设施,亮度还是会比室外低。因此,我们开车进出隧道时,眼睛都免不了被瞬间“致盲”。

改善这种视觉状况的办法就是,在进入隧道之前开启近光灯,让眼睛更好地适应光线变化;开启示廓灯,让其他车辆更快注意到自己,更便于判断车距。

控制车速

进入隧道前要适当减速,隧道内的车道通常会比隧道外的狭窄,而且光线偏暗,适当减速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判断隧道内的状况。

驶出隧道时要特别留心,不要匆忙提速、不要立刻变道,避免与前车发生追尾。

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

无论是在高速公路上,还是在城区道路上,我们开车进入隧道行驶时,都应该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车距,为自己预留足够的避让空间。

十次事故九次快
进入隧道前,提前减速
驶出隧道前,别盲目加速
注意行车安全
别掉进“光”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