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无中生有”!全球每10只羽毛球就有一只产自贵州锦屏
在黔东南州锦屏县的城郊,近8000平方米的大晒场上,刚刚清洗完的3000多公斤、500万片鹅毛正在经历阳光的烘晒。在30度左右的晴天里,一天的阳光就能让它们全部洁白轻盈,然后进入旁边的工厂,历经36道工序,从一片鹅毛变成一只羽毛球。
这是全球最大的羽毛球生产销售企业——亚狮龙在贵州的生产基地,这也是亚狮龙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基地。
基地负责人胡兵告诉记者:“目前亚狮龙的羽毛球产量大概占全球的25%。贵州这家公司产量占我们亚狮龙整个公司的百分之四十,这样算起来就是,全球每十只羽毛球就有一只来自于我们贵州锦屏。”
每天,在亚狮龙锦屏工厂,超过10万只羽毛球被生产出来,运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万只羽毛球的生产,需要多少只鹅呢?
胡兵告诉记者:“一只鹅只有14片羽毛可以做羽毛球。我们要想做好一只羽毛球,实际上它是要16片相同部位的羽毛组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一只鹅还做不了一个羽毛球。所以我们需求量很大,就目前我们的产量一天需要12万只以上的鹅。”
亚狮龙能落户锦屏,得益于2017年定点帮扶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牵线搭桥,锦屏着力做好服务保障。终于让这个年产值2.88亿元的大产业在当地无中生了有。
锦屏县县长 刘明波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反反复复去企业拜访了4次。董事长第一次来到我们锦屏考察,被我们这种想发展、盼发展,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产业来全力争取的劲头感动了,决定在这里投产。”锦屏县县长刘明波告诉动静记者。
然而,在亚狮龙建厂之前,锦屏并没有上规模的养鹅产业。为了提供羽毛球原料,锦屏的鹅产业链几乎从零起步:建专业化的林下养殖基地,发展孵化、育雏、饲养;引进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商品鹅屠宰、风鹅加工及白条包装;完善冷链物流仓储。目前,全县年出栏和加工的商品鹅数量已经达到了200万羽。
上周,锦屏举办了第一届青少年羽毛球赛,参赛的200多名孩子来自全县29所中小学。他们打的羽毛球正是来自家旁边的工厂。
从2018年开始,锦屏推动羽毛球运动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全国性羽毛球赛事连连举办,还邀请世界羽毛球青年锦标赛冠军王睁茗、中国国际羽毛球挑战赛男双冠军张稳等专业运动员前来参赛,让羽毛球成为锦屏的新名片。
上游孵化养殖、中游精深加工、下游体育康养。一只鹅,在锦屏从“田园”飞到“餐桌”、从“林中”飞到“运动场”,形成了产值超过3.5亿元的鹅全产业链。目前,当地还在着力引进羽绒服生产加工企业,让每一只鹅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大。
图片部分由锦屏融媒体中心杨晓海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