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爱祖国的蓝天》歌声背后的故事
《我爱祖国的蓝天》歌声背后的故事
00:00 / -82岁,驾驶飞机,翱翔蓝天,是怎样一种体验?今年上半年,在北京平谷石佛寺机场,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苗晓红时隔30年后驾驶泰克南P2010飞机,再次冲上云霄。
苗晓红在空中情不自禁唱起了,年轻时最爱的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同时,地面控制室的姐妹们也一同唱起了这首歌。熟悉的旋律响起,大家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协同作战的时刻。
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创作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阎肃作词、羊鸣谱曲,歌曲赞颂了我军空军飞行员热爱祖国蓝天、保卫祖国蓝天的壮志豪情。几十年来,它几乎成了人民空军的代言曲,激励无数热血青年投身空军。那么,这样经典的文艺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
1959年初,阎肃和羊鸣等文工团的四名干部来到驻广州空军某部代职当兵,来的时候团领导要求他们专心当兵,不要考虑什么时候回来。阎肃被分到一个航空机务中队,和士兵们住在了一起。起初,他以为当机务兵也不错,毕竟是修飞机的,这里武器装备好、知识分子多。可连队根本没让他碰飞机,而是让他种了四个月的菜。阎肃想不通了,“连飞机外场都没让我去,那我还来这当兵干吗?还不如在北京郊区找个生产队干活呢!”阎肃心里有气,谁找他都不说话。
(作曲家:羊鸣)
一个礼拜六,四个人在一起唉声叹气,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后来大家商量,得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当兵”变成“我要当兵”。回到宿舍,阎肃主动和一个老兵说了自己的想法,战士们一听都说:“其实我们早想和你聊聊了,看你整天皱着眉头的样子,谁还敢接近?”他放下了思想包袱,官兵也张开双臂拥抱了他。从此,他和官兵交上了朋友。大家喜欢他风趣幽默、见多识广,他则虚心向官兵学习技能。不知不觉一年下来,他已经完全是部队的一员了,无论是飞行员还是地勤兵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好战友、好兄弟。
(词作家:阎肃)
一个飞行日的傍晚,8架飞机训练结束依次返航,他所在机组的一名机械师迎着火红的晚霞、扛着舷梯站在跑道尽头仰望蓝天。阎肃被这一幅壮丽的美景深深吸引,他突然意识到,原来地上的人在惦念着天上的人,他们都爱祖国的蓝天,都在守护着这片天空。年轻的人民空军在战火中成长,美丽的长虹搭起彩门,迎接着战鹰凯旋,一种莫名的创作热情直冲胸臆……当晚《我爱祖国的蓝天》的歌词就激情诞生了。1964年,这首歌获空军文艺作品一等奖,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作品奖。
词作家阎肃说:“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有空军不同岗位的官兵在注视着、守护着祖国的这片蓝天,我写《我爱祖国的蓝天》不是领导交代的任务,不是命题作文。这首歌能传唱至今,凭借的是空军部队生活厚赐予我们的灵感,只有根植生活体验的词曲,才能唱出飞行员的心声,才能唱到战士的心坎上。”
70年,70首歌曲,70个记忆,记录着民族复兴的脚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用歌声迎接未来。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主持人时杰,带你听见歌声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