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体育精神!贵州籍艺术家尤雁子为我省残运健儿创作歌曲《大山之子》

天眼新闻 | 2021-11-26 06:15

近日,贵州籍艺术家尤雁子为在东京残奥会羽毛球、游泳两个项目上摘得金牌的贵州残疾人运动员创作了歌曲《大山之子》。歌曲以民族韵律加流行曲风,结合花腔女高音唱法,以悠扬欢快的节奏唱出贵州残疾人运动员敢于拼搏、奋勇争先、超越自我的精神面貌。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歌曲词曲作者及演唱者尤雁子。

尤雁子

《大山之子》词曲

贵州体育报:请问是什么激发了您的创作灵感,为贵州残运健儿创作了这首歌曲?

尤雁子:当时我通过新闻了解了贵州残运健儿在东京残奥会上的优异表现。在这届残奥会上,贵州共有7名运动员参加了游泳、羽毛球、射击3个大项的比赛,共获得3金、3银、4铜,在羽毛球和游泳项目上分别获得2枚、1枚金牌。失去一只手臂的杨秋霞夺得了残奥会历史上的首枚羽毛球金牌,左下肢肌肉萎缩的程和芳夺得一金一银,盲人运动员蔡丽雯更在女子游泳比赛中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摘得金牌。

消息振奋人心,发自内心的感动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我想用歌声去赞美这些不屈不挠的残疾人运动员们,让人们了解他们的故事,歌颂他们的精神,尤其是在当前疫情影响社会节奏放缓的情况下从他们身上汲取克服困难的力量,提振信心。

事实上,这也是我第一次为体育健儿进行艺术创作,也是通过这次机会拉近了艺术和体育之间的距离。

贵州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蔡丽雯在东京残奥会上以1分13秒46的成绩斩获女子100米仰泳S11级金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资料图

贵州体育报:能否解读一下歌词的含义?

尤雁子:在创作之前,我特意去了解了几位运动员的故事。美丽的盲人女孩蔡丽雯,凭借超出常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最终摘得我省残疾人运动员自1988年参加残奥会以来的首枚金牌。她就像一条水中的飞鱼,带着大山子女流淌在血脉中的坚毅与无畏,游了出来,激起美丽的浪花。她的世界虽然是黑暗的,但是她的精神点亮了周围的人。

还有两位羽毛球运动员。杨秋霞、程和芳都将体育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载体,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克服身体残缺或活动障碍带来的影响,在羽毛球场上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挥洒汗水,阳光下的汗珠透着彩虹版绚丽的色彩。

他们都是贵州大山走出来的孩子,身上有着无畏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精神,他们都是大山之子。

东京残奥会羽毛球女子单打SU5级决赛,贵州运动员杨秋霞击败日本选手夺冠。这枚金牌也成为中国在残奥会羽毛球项目上摘得的历史首金。

贵州体育报:能说说这首歌在艺术创作及演唱方面的考虑吗?

尤雁子:创作之初我心里还比较忐忑,因为体育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本身是学古典乐的,如何用音乐来表达体育,我一开始不是很有把握。

但当我深入去了解运动员的故事,并通过视频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那种热血澎湃的激情充斥着我,关于词曲创作的一些想法也逐渐在脑海中成型。我希望以一种让人奋进的、欢快的旋律来呈现,这首歌应该是精神饱满的,能够传达出大山儿女勇于攀登的决心和奥林匹克精神。

于是在演唱的部分,我采用了花腔的唱法,这是抒情性女高音中最纤巧、最灵活的声部,如夜莺般婉转优美,能够在宽广的音域中自如地表现华丽、妩媚的花腔声音特色。我希望通过这种唱法传达出积极向上、愉悦欢快的情绪。

编曲的部分我主要采用了流行曲风,旋律朗朗上口。而开场是一段悠扬的高音,带着大山独有的气质,这是一种具有穿透力的、空灵的、能够在山谷中回荡的声音,也是一种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这正契合了歌曲的主题——大山之子,就要用大山的声音来呈现。

有花腔的演唱方式,有少数民族山歌的韵律,还有流行的风格,让这首歌实现雅俗共赏。

贵州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程和芳在东京残奥会女子单打SL4级决赛中击败大赛头号种子印尼选手夺冠。在前一日的女子双打SL3-SU5级决赛中,程和芳与队友合力斩获一枚银牌。

贵州体育报:贵州残运健儿在历届残奥会、残运会、特奥会中都取得过相当优异的成绩。您刚才也提到,正是通过此次机会,让您实现了自己的音乐创作与贵州体育事业的首次链接。能说说您对贵州残疾人体育以及体育事业的寄语吗?

尤雁子:是的,正是通过这次机会让我走近了贵州的体育事业,走进贵州的残疾人体育。我觉得我们贵州有着如此好的创作题材,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艺术家关注体育、了解体育,为贵州体育进行创作,弘扬贵州体育精神,传播贵州体育文化,用艺术创作助推贵州体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