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听新闻 | 让世界认识贵州:“吉他大王”郑传玖
开栏语:
“三不沿”的贵州,世世代代都在追逐外面的世界。两千多年前,贵州就是中国同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穿越云贵高原的“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将产自中国的丝绸、茶叶源源不断地输往南亚大陆。
但贵州走向世界的征程,从未像今天这样长远。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贵州有经贸往来;
侗族大歌:唱响世界的天籁之音;
老干妈:辣椒界的奢侈品;
世界自然遗产荔波:地球上仅存的蓝宝石;
邹市明:世界拳坛的贵州力量
……
和世界如此密切互动,在贵州历史上是空前的。这片山水如画人文多彩的喀斯特土地,终于在千年缓慢开发历程之后突然醒来,如意气风发的少年,与期待已久的来客深情握手,与守望已久的世界深情相拥。
从群山环绕的内陆山区走到风行天下的世界前沿,这背后离不开世代贵州人的砥砺奋进。让世界认识贵州,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些贵州形象宣传大使的故事,值得我们浓墨重彩的报道。《动静听新闻》国庆特别策划·系列故事——让世界认识贵州。

听新闻
00:00 / -吉他,是西方音乐中备受推崇的乐器;正安,是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之一。一个是代表流行、时尚、艺术的乐器,一个是地处黔北群山中的贫困县,这两者到底是如何结缘的呢?
【郑传玖:我们的吉他是面向全球销售,主要是巴西、美国、日本和非洲。】
在这里,每三天就有满满一车的吉他发往世界各地。全世界蜂拥而至的订单,让彻夜赶工成了常态;还有不少海外客商、吉他爱好者,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参观、定制……这些场景,离不开一个人:一位曾经的贫困农民,人们口中的“吉他大王”——正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传玖。系列故事《让世界认识贵州》,今天请听:“吉他大王”郑传玖。
【情景演绎……】
师傅:小芮啊。
徒弟:哎,师傅。
师傅:你来厂里学做吉他有一段时间了,我问问你,制作一把吉他需要多少道工序啊?
徒弟:师傅,这我知道!从柄桶制作、底漆面漆、打亮到组装,一共是7大步骤187道工序。
师傅:不对,是188道。
徒弟:188道?那还有一道是什么?
师傅:今天啊,你就知道咯。
众人:郑总好、郑总好……
郑传玖:来来来。大家把在3号库房里的吉他全都拿出来,我们一起去后院。
众人:拿到后院?发生什么事了?
传玖:这是上个月我们检测出的100多把不合格吉他,今天把大家集中在这里,就是要一起烧毁这些吉他。
众人:啊!烧了,这些吉他有哪样问题?
传玖:你看这个琴身上有一个小凹痕,可能是搬运过程中碰撞了。很小的一个小凹痕,要是不注意可能都看不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只是小瑕疵就放过它,我们要确保最完美的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你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愿意买到一个有瑕疵的产品吗?这些板材都是国外进口的,很贵!烧掉,我们要付出很多成本。但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教训,质量问题一点都不能疏忽!
徒弟:郑总,我们的失误一定改正。只是,每个月烧掉100多把吉他,真的很可惜啊。这问题又不大,能不能拿到网上去卖,把价格压低点。
传玖:这坚决不行!网络销售是我们十分重要的渠道,必须坚持品质、诚信经营。我们不走低价低质低利润的“三低”模式。大家要始终记住品质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这烧毁不合格产品,就是我们187道工序之后的第188道工序。
师傅:我跟着郑总做吉他已经十多年了。想当初,我们在广州的工厂拿到了200把吉他的生产订单,最后没有通过验收。郑总一气之下把200把吉他全烧了个干净。这把火啊,是个转折。这把火,也已经烧了12年。来,大家伙跟着我一起把火点起来,让我们正安吉他火起来。
众人:好!好!火起来、火起来。
今年41岁的郑传玖,老家正安县安场镇解放村。19岁那年,跟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南下广州打工,在吉他厂一干就是7年。从对吉他生产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工序,从工人做到车间主管。
【“帮别人干能做好,自己当老板肯定也不差。”】
敢闯敢拼的郑传玖对未来有了新想法。2007年,郑传玖和几位老乡创建了广州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不巧,2008年就赶上金融危机……这对刚起步的工厂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没有订单,只好裁员,30多人最后只留下10多名技术工人。不服输的郑传玖一直给大家打气:
【我们不能认输,只要扛过去,一定能赢。没有订单,就沉下心来琢磨怎样提升工艺水平。我相信,只要质量好,就不怕活不下去!】
半年后,郑传玖拿着新研发的产品到上海参加国际乐器展。凭着过硬的质量,当场获得巴西乐器公司“塔吉玛”的青睐,收到2000把的吉他订单。此后,郑传玖的吉他制造厂规模不断扩大,工人一度超过200人。
2013年,正安县派出招商小分队赴珠三角等地区,吸引企业家到正安创业。郑传玖觉得返乡创业大有可为,便迅速将生产线从广州搬回了正安。
【郑传玖:我是本地人,如果我都不回来,那可能别人也不敢来。那几年不通高速,没有物流配套,没有产业配套,是很闭塞的一个地方。】
郑传玖从零开始,现在一年能生产吉他50万把,年产值达4亿元,创汇8000万美金。但郑传玖不满足于此,“光靠自己一家企业做不成产业,必须抱团发展。”在郑传玖积极引荐下,福建、广东等地的吉他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正安吉他产业园区。如今,54家吉他制造企业,从传统木吉他到电吉他,市场上能看到的吉他产品,正安都能生产。
【郑传玖:如果当初不这样做、不把他们吸引过来,不去指导他们、不去帮助他们发展壮大,就我一家在这里,可能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重视。】
年产吉他600多万把,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370万把销往海外,占中国外销吉他一半以上。正安,这个曾组织“300娘子军”南下广东番禺打工的内陆小县城,如今有了一张新名片:中国吉他制造之乡。
翻看郑传玖的微信朋友圈,他还写下了自己的一个神曲梦:
【在行业内,代工是神曲的代名词,那只是历史;未来,具有本土气息和世界风格的吉他品牌,将会从正安腾飞。】
傍晚时分,正安吉他产业园郑传玖的办公室里,传出一阵阵拨弄吉他的声音。夜晚,城市的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拿着吉他自弹自唱……
此时,世界的许多角落,应该同样回响着吉他声吧?
或许,弹吉他的人应该知道:手中的吉他——来自中国,来自贵州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