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走进时光倒影里的贵阳

2023-09-02 13:41

周末,闲来无事,和几个朋友参加了一场在贵阳的Citywalk。

今天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适合徒步的好天气。

Citywalk,直译为“城市漫游”,是指参与者行走在按照主题设定、事先规划好的城市路线上,用徒步的方式去探索和认识城市,感受城市的气质。

和朋友一起,用徒步的方式去发现熟悉的未知,这大概是Citywalk吸引我的主要原因。

坐落在闹市区的达德学校,有一种大隐于市的既视感。

本次Citywalk的主题是“城南故事”,在贵阳市南明区的核心区域内,寻访历史。

我们的行程,从达德学校开始。

达德学校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霁云庙(唐名将,战死于安史之乱),明清改建为忠烈宫。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成为学校,初名算学馆,达德书社,民立小学堂,1912年更名为达德学校,后增办中学。1925年又增设女中部,是当时贵州省内著名的学校之一。

达德学校我比较熟悉。2021年曾在这里拍摄过庆祝建党百年系列短视频《穿越百年遇见你》,其中达德学校这一集,讲述的是革命先烈王若飞,近代教育家黄齐生与达德学校的故事。

穿越百年遇见你|穿越到1938年,她在贵阳达德学校听到这样一些故事

今天以游客的身份走进这里,反倒有一种走进历史的恍惚。

今天Citywalk路线是:达德学校旧址→博爱路→南明桥→翠微园→甲秀楼→王伯群故居→戴蕴珊别墅。全程号称8Km,实测应该不到6Km,所以walk起来很轻松。

为什么贵阳街头有些路牌是蓝白色的,有些是绿白色的?原来,东西向为蓝白色,南北向是绿白色,是不是一看颜色就清楚了大体方位?使用导航的时候,辨别方位特别有用。

穿行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一点点拂去历史的尘埃,一步步走进时光倒影里的贵阳。伴随着组织者的讲解,老贵阳的历史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原来,在我们的脚下,埋藏着一条贯城河。它曾是贵阳城的中轴线,沿河两岸热闹繁华,“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中城”。不过,今天的贯城河,自北门桥整个贯城河道已经被小吃城、时装城、停车场覆盖,难觅踪迹了。

博爱路上,有贵阳城垣街道图,中间那弯弯曲曲的河流,就是贯城河。曾经的贯城河,像是一条碧绿晶亮的玉带,点缀城中风光。清嘉庆年间贵阳诗人何履絮的《六桥晚眺》,描写了古时的贯城河景象:河干风景如图画,时见卖花人过桥。一磐声随流水度,双栏影情夕阳描。清将夏气惟兰佩,绾得秋光是柳条。最苦祷衣砧杵急,不曾寄远亦魂销。

原来,北大竟与贵阳有如此的渊源: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首倡者李端棻是贵阳人,他还与贵州名流于德楷、乐嘉藻、李裕增等人在贵阳次南门外创办了贵州第一所师范学校——贵阳公立师范学堂(贵阳师范学校前身,2009年并入贵阳学院)。

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取“科甲挺秀”之意,设有浮玉桥衔接两岸。

透过南明河波光粼粼的水面,看到的是另一个贵阳:浮玉桥上熙熙攘攘,行商贩夫汗流浃背,赶考的书生行色匆匆。甲秀楼上,玉人独立……

甲秀楼景区翠微园里的拱南阁,是贵阳现存唯一一处南明古建筑遗迹,更见证过南明王朝永历政权那一段钩心斗角的历史风云。由于曾经作为甲秀小学的教室,拱南阁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其建筑造型基本维持原样,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雕刻精美、古朴挺拔。

站在南明河边面色凝重的,应该还有南明大将孙可望吧?眼见南明王朝大势已去,孙可望有了自立为王的野心,命部将将武侯祠迁至南明河北岸,并修建了拱南阁,意在“与北方清廷对抗,拱峙南方”,欲在此登基为王。

想称王的孙可望最终率部投降清廷,做了一名贰臣。留下这座拱南阁供后人凭吊。

教育家王伯群故居。建筑风格和遵义会议会址(黔军将领柏辉章公馆)很相似,看来这种中西合璧的风格,是那个时候贵州建筑的时尚。砖柱上的白色灰塑,状似白菜,寓意“清白家声”。

王伯群故居正面照。王伯群是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了护国运动。1928年创建私立“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时任董事长兼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大夏大学辗转迁到贵阳,王伯群回到贵州,领导大夏流亡办学。1944年病逝于重庆。

透过王伯群故居门拱,有一种从旧时光穿越回来的感觉。

整个Citywalk持续了三个半小时,结束已是饭点,和几个朋友去了甲秀楼对面的一家苍蝇馆子,此前周之江老师在《逛吃贵州》中推荐的那家,算是自主给这趟历史主题的Citywalk附加了一个美食主题。

逛吃贵州丨每一个贵阳人,都有几个自己夹带里私藏的“苍蝇馆子”

期待未来还有机会和朋友们一起继续Citywalk,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深度了解所在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在慢节奏的环境中,感受城市的氛围,去发现熟悉的未知。

延伸阅读↓

全国城市榜Top6!贵阳版Citywalk指南来了→

贵阳,是懂Citywalk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