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平塘县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绿水青山绽笑颜
“十三五”以来,黔南州平塘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平塘的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美好、美丽生态平塘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扩绿提质 绘就绿色画卷
走进享有“中国最美小城”美誉的平塘县城,玉水河碧波荡漾。玉水河畔,市民三五成群在湿地公园沐浴阳光,老人们说说笑笑,孩子们你追我赶、嬉戏打闹,其乐融融,大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玉水湿地公园
近年来,平塘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林长制由“建立”向“见效”转变,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快速发展,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扎实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让平塘森林资源向优向好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扩绿提质,平塘每年举行义务植树活动,倡导全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大投资,高质量完成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重点区域及地段绿化湿地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牢良好的生态基础。
在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下,平塘全县森林面积达19.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74%,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0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7平方米;辖区内的河流、水库等水岸绿化率85.53%,道路绿化率84.49%,村庄绿化率45.77%。一组组数据,包含着近年来平塘县在森林保护中取得的成绩,也蕴藏着全县人民群众满满的生态幸福感。2021年12月,平塘县被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省林业局授予“贵州省森林城市”称号,平舟镇荣获“贵州省森林乡镇”称号。
以“长”治河 厚植生态底色
平塘得水而盛、因水而美。为实现人与水、城市与河流的和谐共生,做好这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平塘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管水思路,厚植管水治水生态底色,全县上下处处彰显田园与河流共美、生态与发展共融的和谐景象。

碧波荡漾的六硐河
在平塘县者密镇平河村,清澈的六硐河流水潺潺,与翠绿山峰相映成景。平河村是近年来保护水资源较好的村落之一,在河(湖)长制水环境治理模式的推动下,村里选拔村级河(湖)长、挑选护河员,精心呵护六硐河。
“为了保护好六硐河,我们护河员每天都要开展巡河工作,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的我们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要确保我们六硐河干净整洁。”者密镇平河村村级河长石玉立说道。随着河(湖)长制的深入推进,平河村积极推行“村级河(湖)长+护河员+群众”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发动村民踊跃参与河道日常养护保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六硐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河流的有效保护,让生态环境越发向好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到平河村休闲观光。每逢节假日、周末,六硐景区总能看到一排排帐篷与炊烟袅袅的烧烤摊交相辉映,一些游客悠然躺在吊床上休息,一些在小溪边架起鱼竿钓鱼,大家在这里尽情享受城市里难得的欢乐与惬意。
“周末我和妈妈来到这里游玩,这里的风景很美,这里的人很多、很热闹,我玩得很开心。”小朋友黄成颖开心地说道。随着游客增多,村里积极谋划旅游服务产业,通过为游客提供烧烤、帐篷等服务,每年都能有不错的收入。

游客在六硐景区露营
“环境变美了,以前无人问津的小山村也出了名,来我们村里面的游客也比较多,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农家乐,我们群众收入也增加了,今后我们要继续爱护我们的环境,继续爱护好我们的河流。”者密镇平河村村级河长石玉立说。
保护六硐河,切实为平河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了能够长久保持六硐河岸的美景,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爱河护河行动,化身护河员,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家园。
“这条河流经我们家乡、流过我们家门口,我们也享受到了这条河带给我们旅游发展的福利,我们作为护河员,要把河流两岸的垃圾都搞干净,让外面的游客来到这里有一个开心玩耍的地方。”平河村护河员石君飞乐呵呵地说。

绿水青山美丽画卷
河(湖)长制推行以来,平塘县立足完成好各流域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任务,在做好县、镇级河(湖)长工作统筹的同时,重点激发村级河(湖)长工作职能,形成“三长治水”管理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县各条河流得到有效管护,形成全面覆盖的护河治水新局面。如今,平塘县域内河湖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画卷正在平塘大地徐徐展开……
守住底线 闯出发展新路子
守住绿色底线,才能推动绿色发展。平舟镇龙兴村油茶基地是平塘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一个缩影。走进平舟镇龙兴村油茶基地,层层叠叠的油茶树布满山头,缀满茶果的茶林间,鸡鸣鸭欢,牛肥马壮……

平舟镇油茶基地
都匀游客谢桃云慕名到平舟镇龙兴村油茶基地采买了不少鸡蛋,她说到茶山上购买自己捡拾的鸡蛋,心情特别愉悦。“这山里面的空气、环境都很好,家人来到这里很开心,捡鸡蛋心情很舒畅。今后,我们会邀约我们的家人、朋友到这里来参观、来旅游。”
贵州玉水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安锡分说:“我们在种植1000多亩油茶的同时养鸡养牛,油茶果生产茶油,牲畜的粪便成为油茶的肥料,避免了环境污染。基地还开办山庄,吸引游客来玩,我要坚持这种立体循环种养模式,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周边的老百姓带富起来。”
“茶—草—畜—肥”的生态循环绿色立体农业发展新路径,形成了一个自然生物链接,把荒山变成金山,筑牢了石漠化治理屏障,也让更多群众在保护绿水青山中得到实惠。近年来,平舟镇龙兴村发展油茶种植1000余亩,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平舟镇及周边镇村群众发展油茶种植5万余亩,曾经的荒山荒坡变成“金果宝地”,林业产业结出硕果,开辟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条新路子。

京舟河河岸山水田园风光美
“十三五”以来,平塘全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精准扶贫、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通过积极盘活生态资源,确立“一乡一特”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与环境亲和度高的旅游业、茶产业、中药材种植业和特色生态种养殖业,使生态产业链不断延长,实现了增加群众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双丰收。
污染治理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平塘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推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为农户做好农药减量增效、安全用药技术、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技术等培训,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总量减少,更好地防治土壤污染。

乡村森林覆盖率良好
同时,在环境治理中,平塘县全面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启动运营10个城镇垃圾转运站,采取“村投点、镇收集、县处理”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并将垃圾转运数据接入“贵州数字化乡村系统”,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打包”处理,统一进城“消化”,实现垃圾收运全覆盖;不断强化县城和建制镇污水治理力度,建成县城二期以及卡蒲、克度、通州、大塘、塘边、甲茶、牙舟、平舟、者密、掌布等乡镇11个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日处理污水1.25万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5%,水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如今的平塘,蓝天白云辉映相伴,城镇乡村绿色环绕,河流湖泊碧波粼粼,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的征程,平塘将持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守底线思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平塘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作者: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