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是最好的致敬丨不止“小米加步枪”,千门大炮助力解放军攻下锦州城!
1948年10月14日上午十时,解放军千门大炮对准锦州城,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一声令下,锦州城内炮火连天,炮声响彻天际,场面壮观。
电视剧《大决战》剧照
电视剧《大决战》剧照
锦州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据守辽宁锦州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
要打好辽沈战役,重点就在锦州。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是东北国民党军通向关内的大门。如果能把这扇大门关上,东北国民党军便成“瓮中之鳖”,整个东北战场将形成“关门打狗”的有利形势。
攻占锦州极其重要,锦州之战必须胜利!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当下敌情,东北野战军迅速反应,锦州战役的准备部署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一日不曾停歇。
锦州战役概貌
1948年9月30日
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由黑龙江的双城秘密向辽西地区移动
10月4日
乘列车到达阜新的海州
10月5日夜
改乘汽车到达预定位置锦州西北的牤牛屯
10月6日
初步确定在锦州西北方向的帽山设立观察指挥所
10月7日
东北野战军在帽山定下观察指挥所。讨论如何按照作战方针,制定出攻克锦州的最佳部署。
10月8日
召集各纵队首长在帽山集合勘察地形,研究主攻方向问题。
10月9日——13日
攻锦各纵队向所属部队下达战斗命令,并展开锦州外围战斗,将包围圈压缩到市区城防外围。
另外,每个师以三分之二的兵力,全力用于挖交通沟。至攻城前,各部队在国民党军的炮火下构筑了交通沟和突破阵地,一直挖到了城防前,为锦州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参谋处长苏静被派往塔山方向,以加强作战指挥。坚守塔山的各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增援锦州的企图,保证了攻锦战斗顺利进行。
一切准备充分,攻打锦州城蓄势待发。让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头。10月14日10时,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城发起总攻!千门大炮,数万名战士迅速投入战斗。解放军志气昂扬,多路并肩突击,国民党连连败退。经过31小时的激战,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锦州战役,大捷。
电视剧《大决战》剧照
锦州之战的胜利,来自中央军委运筹帷幄、指挥机关悉心竭力、前线战士赴汤蹈火以及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期盼胜利的决心!
从锦州战役的全貌看,它是伟大的,崇高的,智慧的。当我们拉近镜头,将视角放置于枪林弹雨穿梭的战场上,那些细节又是悲壮的,动人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和刚强的意志力完成不负国家不负党不负人民的伟大使命。
电视剧《大决战》剧照
炮兵司令朱瑞,空手“变”大炮
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千门大炮攻城,这份阔气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是罕见的。这样的武器阵容如何实现?不得不提的就是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
朱瑞照片
刚开始物资匮乏,武器稀缺,东北野战军根本没有几门炮。但朱瑞展现了超强的行动力,他发动大家去捡日军遗留在东北的武器零件,翻山越岭,仔细收集。没想到各种零件数量不少,拼拼凑凑,竟组装成各型火炮千余门。
电视剧《大决战》剧照
朱瑞的智慧和执行力让人敬佩,可惜在辽沈战役开始不久,他踩在敌人的地雷上,牺牲在黎明之前。
战士梁士英,舍身炸碉堡
解放军攻进锦州城,路基西侧铁桥旁一座地堡里,敌人两挺重机枪突然开火,将攻击部队压在了路基下面,处境十分危急。
这时战士梁士英前去实施爆破,他将爆破筒塞进地堡,转身正要撤离,不料碉堡内的敌军把爆破筒推了出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梁士英用全身的力气顶住了爆破筒。
电视剧《大决战》剧照
敌人碉堡被炸毁,梁士英战士牺牲。他用年轻的生命逆转处境,为战友争取进攻的时间,无畏的英雄气节令人崇敬。
四竖红旗,军魂不倒
总攻开始后,城南九纵队的突击分队冒着炮火,沿交通沟迅速通过开阔地,涉过小凌河。
五连四班长赵洪泉第一个冲到城下,战士朱万林乘机登上城垣,竖起红旗,中弹牺牲,赵班长身负重伤,忍痛爬上突破口,再次竖起红旗,这时旗杆被炸断,他负伤昏倒,一排长刘金又高举起了炸断旗杆的红旗,大喊“同志们冲啊!”,突然一排长又负伤倒下,战士李玉民第4次把红旗竖在突破口上,在3分钟内红旗三伏四竖。这就是后来流传在部队中的“四竖红旗”的英雄事迹。
红旗飘扬,凝心聚力,鼓舞士气。他们竖立的不止是一面旗帜,更是誓死不屈屹立不倒的铁骨军魂。
这些不是影视作品编撰的情节,是真实发生在锦州战役解放军身上的故事。锦州之战大捷,无疑为辽沈战役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回顾这段历史,太多有名的无名的英雄战士值得我们缅怀。
文中的彩色图片来自电视剧《大决战》。从三大战役战略布局的普及到人物细节的描写刻画,这部剧尽可能还原真实,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用影像重述,让观众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10月4日 一起来贵州卫视黄金剧场收看革命历史剧《大决战》,回顾三大战役,缅怀英雄先烈!
撰稿:马然 动图制作:郭劲松 海报制作: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