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丨南方X 顾久:辞旧迎新 话过年
“读书、读人、读世界
人人都是领读者”
《领读者》节目由
贵州广播电视台音乐事业部
领读者·全民阅读工作室
联合出品

本期嘉宾:顾久
学 者
我们怀念的年味,其实就是回家
这世上的每个人都有故乡,正如“你从哪里来”永远比“你要到哪里去”更容易获得一个肯定的答案。很多人在这三年没有回家,三年未归背后的不得已,让我们今年对于回家的渴望变得尤为强烈与清晰。
而此时,回家也具有了更深层的意义。无论是田埂山脊还是沙滩海岸,无论是小城镇的怪诞还是民俗的温馨,还乡,都积累了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情感与思考。
一个个有名或无名的故乡,是世界上最大人口“迁徙”里的一缕残片,也是中国人在回家这一巨大情绪行动里的具体化呈现。重新回到久违的故乡,除了巨大的情感宣泄,这一次,你是否会重新审视广袤大地的这一缕缕剪影?
而踏上还乡之路的我们,是否也会记起从小妈妈那句“回家吃饭”的召唤?曾经,迎着这熟悉的召唤,年幼的我们挥舞着沾满尘土的小手跑上楼梯;而今,当家门被推开,门口站的已是手提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归家的青年。
无论身在何处,故乡永远都是我们每个人陈旧又崭新的心灵归处。
过年,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过年”的说法兴于后汉,守岁的习惯起于南北朝,贴对联的风俗则始于后蜀。作为中国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选择将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定为“春节”,也是预示着旧年已过,万象更新。
当然,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除夕夜就专门吃小孩和牲畜,后来有人想到办法,用红色的对联和鞭炮赶走“年兽”。所以春节这一天,也是为了庆祝逃过“年”这只怪兽。
无论如何,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都意味着——跨越旧周期,对新周期的美好期盼。迎接全新而更加美好的生活。它代表着对生活希望和梦想,更代表着家庭的和睦与美满。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就是最高的仪式感。
为了迎接这份充满希望的“新开始”,古人衍生了很多迎接过年的习俗。
比如,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虽然这些习俗很多被简化,但有些重要习俗,还是在烘托着年味,延续着传统,维系着根源血脉。比如,回家祭祖:回到故土,缅怀祖先,是中国人对“根”的传承。年夜饭:用一桌美食去迎接团圆,表达心意。拜年:穿新衣、走亲戚,心怀感恩是最温暖的仪式感。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来说,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节点。它不仅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感情、愿望、伦理和信仰和梦想;还是辛苦了一年的放松和休憩;是亲友团聚,感情的链接;是新的开始,对生活新的希望。
《领读者》春节特别策划,邀请知名文化学者顾久,与你辞旧迎新,话过年。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