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科技之星】个人展播-遵义篇丨科技创新 巾帼风采
展巾帼风采,聚科技力量
攀科技高峰,绽魅力芳华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程平言
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程平言,江南大学在读博士、贵州省白酒评委、高级工程师、《中国酿造》杂志社编委。2019年入选遵义市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酒体风味、食品安全控制与白酒酿造技术等研究工作。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丰富,掌握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和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代表公司申报立项并承担完成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荣获多项成果奖励:2018年11月,作为项目主要人员参与遵义市科技项目《酱香制曲自动化管理平台建设及产业化示范》,对制曲发酵和成品曲储存过程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实时监控,随时掌握曲房内曲块发酵情况,实现制曲从发酵、运转、贮存和使用各环节数据的获取、互通和共享;2019年4月,作为项目主要人员参与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酱香型白酒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在酒体风味物质剖析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部分成果已应用到公司产品批次质量稳定性控制工作中;2022年5月,作为项目主要研究人员申报立项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白酒智能酿造数字化协同平台研究》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微生态结构监测及其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研究》,目前正顺利推进实施。
程平言负责的QC课题多次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牵头完成的创新成果多次荣获省总工会技术创新“五小”优秀成果。
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和为公司生产技术服务的积累,程平言在酿酒工艺改进、酒体风味与食品安全研究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公司培养出一批优秀技术骨干,推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2020年《酱香制曲自动化管理平台在线监控设备》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2021年《酱香白酒机械化酿造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应用》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23年《酱香型白酒品质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张红梅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一名女性副总工程师,压力容器质量保证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张红梅克服各种困难,立足本职岗位,面向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装备技术研发前沿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开展装备及工艺技术研究,推动实现多项科技成果转换,为航天乌江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产业、气凝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她坚持走“产学研用”道路,针对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航天乌江装备发展过程中的个性问题,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突破了大型高压釜体快速开启及自密封、高压高效热回收、CO2高效回收、压力能转换、自动装卸料、多层包扎容器自动焊等多项关键技术,持续推动国内超临界技术装备研发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升,先后主导完成50余套30L-5000L系列超临界萃取装置的研发,实现了我国首台套且单体容积最大的5000L装备、压力最高的100MPa装备研制,大幅提升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整体技术水平,降低运行成本,推动实现超临界萃取大宗油料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降低40%以上。
张红梅在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坚的同时,更加注重团队敢于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的工作作风培养。2023年是她鼻咽癌治疗出院的第二年,她带领技术团队“战斗”在技术一线,协助市场开发,开展新领域新技术攻关,顺利完成新产品研发及工艺技术攻关项目13项,助力公司实现了2.2亿元合同签订,为企业发展、产业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2018年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木本油料绿色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研制》,已完成验收;
2、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2019年度航天江南重大自主创新项目项目《大型自动化超临界萃取装置关键技术研究》 ,已完成验收;
3、作为技术总负责人承担2020年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萃取釜进出口压力平衡技术在超大型超临界装备上的应用研究及推广》,已完成验收。
陈小翠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陈小翠,中共党员,在工作的10年间,长期奋战科研一线,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主持省基金项目《贵州辣椒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和产量相关基因/QTL的关联分析》等省、市科技项目6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项目《酱香型酒用高粱矮化新品种选育》等科研项目20余项。
陈小翠把酱香型酒用高粱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主攻方向,通过资源收集、材料创制获得酱香型酒用糯高粱育种材料2000余份,并多措并举选育了一批新品系,现获得成熟新品系22个,完成初步鉴定5个,特别是矮化新品种的选育取得显著成效,能平均降低高粱株高50厘米左右,将提高酒用糯高粱种植密度和抗倒伏性,为全面实施机械化收割创造条件。
她还坚持服务“三农”,连续7年担任贵州省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解决农民实际生产问题,帮助服务企业(合作社)申报项目4项,开展技术培训4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贵州辣椒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和产量相关基因/QTL的关联分析》;
2、贵州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科技协同创新项目《EMS诱变酒用糯高粱矮化新品系选育》;
3、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发掘鉴定及遵义朝天椒新不育系选育》(黔科合支撑[2019]2258号)。
王君君
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王君君,作为武器系统地面支援、保障装备等方面的技术负责人,先后负责组织开展TL系列筒弹运输装填车、倚天系列车、无人靶车、净水车、纯水车、滚装设备、全电化装备、保温运输车、调温结合车、保障装备、等30余种重点项目的研制工作,上述设备的列装和配备,为公司“十四五”产品聚焦、产业化能力建设提供了支撑。
在“某型号方舱”项目中,除独立承担试验方案、报告编制外,重点解决了近年来多种型号产品的蒙板焊接变形的关键问题。编制了《方舱舱体外蒙直板拼接工艺规范》用以专门指导蒙板焊接,合格率达98%,降低成本10万元。目前,该装备已顺利交付,为后续方舱外蒙焊接工艺打下坚实基础,期间形成1篇QC成果、1篇五小成果和1篇专利,发表并获奖。
近几年,王君君累计带领团队完成2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技术的攻关,组织申报科技成果40余项,其中6项获得省级、集团公司及汽车公司级批复,获得经费600余万元,在核心期刊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带领团队累计完成提质增效400余万元,发表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先后获得集团公司级青年创新型优秀后备人才、贵州省国防工业系统创新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为公司核心技术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2023年获批省工信厅技术创新项目“全水域净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主要形成的成果有:研制净水系统工程样机一台;形成专利6项;
2、2023年获批省军民融合技术创新项目“高精度快速智能智能装填装备研究及应用”项目;
刘兰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中学
十三载从教路,八年科技创新情,刘兰凭着共产党员的本色,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用创新思维贯穿教学生活,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论文三等奖、贵州省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县级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2015年9月,刘兰和张攀两位老师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校级课题来进行研究,并将题研究报告写成论文参赛,被贵州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推荐参与全国论文评比,2016年9月论文《师生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初中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在2020年11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作品《家庭离异对孩子的影响调查实践活动》,并获得遵义市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活动。在2020年11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落水汽车自动化防沉装置》,并获得遵义市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7月,指导学生作品《多功能实用输液架》,并获得贵州省创新成果三等奖。2021年7月,指导学生作品《家庭多功能实用购物车》,并获得贵州省创新成果三等奖。2022年7月,指导学生作品《创新环保型水沟板》,并获得遵义市创新成果一等奖。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论文《师生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初中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2、指导学生作品《家庭多功能实用购物车》获得贵州省创新成果三等奖。
庞建妮
遵义市精神专科医院
庞建妮,遵义市心理健康协会副理事兼秘书长,贵州省科协系统“万名专家讲科普”专家库成员,遵义市心理咨询专家库成员、遵义市护理学会精神与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具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高校教师资格(任教学科护理学)、副主任护师资格。2022年获贵州省“优秀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贵州省第八届科普先进工作者。
她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开拓创新,自2019年4月开始全面改革创新遵义市精神专科医院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互联网+317护平台上,对住院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团队参与录制专病视频放在APP上,患者扫描二维码就能观看通俗易懂的视频,并将健康教育延伸至家庭,通过反复观看,提高老年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
庞建妮持续开展医院延续护理服务到社区,多次带领团队到周边社区开展延续护理服务,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多次到养老机构开展老年人日常照护科普健康知识讲座,提升护工照护能力。连续13年在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护理》授课,惠及2万多名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多次受邀在中小学进行心理辅导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省级科研课题《山区居民慢性疾病居家照护与健康管理SOP数据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
谭璨灿
余庆县农业农村局
谭璨灿,2013年7月至今一直在茶产业一线工作。2023年12月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
十五年来,一直从事茶产业传播和茶文化推广工作,经常深入镇、村、组开展农业适用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组织推广贵州冲泡技术,开展茶文化六进活动,蹲点办示范样板。获2020年度贵州省茶产业先进个人、“贵州省十佳新锐茶人”称号、2018年度全市农业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余庆县2020年度“巾帼建功先锋”称号、余庆县首届“余庆工匠”称号等荣誉。
2022年以第一作者在《农业科学》刊物第7期上发表《茶园采用不同用量叶面喷施沼液对茶叶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主持实施并完成余庆县“贵州绿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余庆白茶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等。
2021年2月荣获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2020年度贵州茶产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1月荣获遵义市农业委员会表彰“2018年度全市农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荣获贵州茶业经济年会组委会授予“2018年度贵州茶行业十大新锐茶人”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荣获中共余庆县委宣传部、余庆县妇女联合会、余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余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表彰“2020年度巾帼建功先锋”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2023年获得余庆县首届“余庆工匠”称号;2018年5月在贵州绿茶第二届全民冲泡大赛中表现优异荣获“优秀奖”;2023年获得贵州省“甲秀之光”荣誉。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外引白化茶树控肥抑花果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2、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茶叶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大配方研发”2024年项目;
3、贵州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黔湄601’茶园氮肥吸收利用与运移规律的15N示踪研究。
刘霞
赤水市科技服务中心
刘霞2016年4月至今任赤水市科技服务中心主任,从事科技管理工作8年,2023年6月,受到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遵义市农业现代化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在工作中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挥团队优势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特派专家88名到赤水市17个镇乡68个村、32个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集中会诊”,搭建专家基地8个,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刘霞带领团队,先后与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4个,建立专家库19名,依托与高校与企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瓶颈问题。8年来,指导和帮助企业获批国家、省、市和县(市)级科技项目获批26项,资金1640万元,完成新技术、专利,技术标准137项,其中企业技术标准及规范19个,地方标准11个,专利107项(含发明和实用专利),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6项,拥有研发能力的规上企业29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库20家。
在她的指导下,“贵州赤水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能力极大增强;“贵州赤水金钗石斛园科技示范园区”“贵州赤水乌骨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贵州赤水茶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贵州赤水红赤水集团食品科技孵化器”科技孵化能力不断增强;“贵州省楠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红赤水特色食品星创天地”“遵义市竹笋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已成为全市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主持的“贵州赤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第2轮验收已通过国家科学技术部绩效评估,园区科技研发能力和服务体系已得到完善。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贵州赤水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牵头起草并组织实施,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技术中心,转化科技成果22项,发明专利授权32项。培育省级龙头企业6家。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标准及规程11个、地方标准3个,专利授权163项,发表论文9篇,创建知名品牌31个;
2、贵州赤水乌骨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完成改造57个标准化养殖场;投放商品鸡苗120万羽,建设养殖示范小区3个,制定操作规程2个,技术手册1套;培训7000余人次,申请专利19项、发表论文5篇申请专利2项,研发饲料配方1个,建成饲料加工厂2个,可年加工饲料2万吨;
3、贵州赤水茶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持完成核心区640亩,完成推广区850亩,完成辐射区6100亩,搭建产学研合作1个,制定小金花茶制作技术规程1个,研发小黄花茶等并实施转化产品4个,申请专利4项;科技报告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