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旗帜》奏响贵阳大剧院

文体旅事业部 | 2024-09-10 21:51

9月9日晚,由青年指挥家柴昊夫执棒,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演出的交响曲《旗帜》,在贵阳大剧院奏响,来自内蒙古的艺术家们磅礴的演出气势,展现了红色革命的铿锵力量,受到贵阳观众喜爱。

作为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系列演出,交响曲《旗帜》用富有画面感的音乐语言再现历史,引领观众在极具张力的旋律中开启一段热血与深情交织的信仰之旅,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衷心拥护。

交响曲《旗帜》分为四个乐章,第一“黎明——血染的旗帜”,在绵长的木管独奏中带来草原的静谧和沉思,嘹亮的号角声中曙光普照大地复苏,在旗帜的引领下内蒙古骑兵冲入敌阵,摧枯拉朽,用鲜血和生命迎接共和国的曙光。忠勇的骑兵带着胜利的豪情庄严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共和国的检阅,蹄声踏出火星,化作“齐心协力建设包钢”的激情,劳动的汗水与炉台上的钢花一起迸发飞舞。第二乐章“迁徙——忠诚的守望”非常有特色,运用古老的蒙古族民歌为素材,简单的旋律在不同声部乐器间传递,仿佛在无尽的旅途中每个人心情的抒发和旅伴之间的对话。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无私奉献,东归不久的土尔扈特部落再次迁徙,内心充满了幸福和希望;第三乐章“额吉——辽阔的挚爱”同样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大爱故事。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饥饿与贫困袭向中华大地,草原额吉以宽广的爱接纳哺育了“国家的孩子”,创造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让孩子们在草原上幸福地成长,马头琴奏起牧民的歌谣,马背上的风雨淬炼着一代新的骑手。第四乐章“奔腾——追梦的未来”则表现了那达慕的万众欢腾和乌兰牧骑走进牧民生活的独特场景。

“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响起,整部作品中的爱国情怀得到了升华。”贵阳观众张娜表示,她在音乐中不仅听到了来自草原的声音,更听到了草原人民对祖国的感恩和祝福。

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交响曲《旗帜》是一部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原创大型交响乐作品,讴歌了内蒙古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族品格。

据了解,交响曲《旗帜》是由著名作曲家邹野作曲、阿古拉泰担任文学撰稿,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所创作,该作品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红色百年内蒙古”项目扶持剧目;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选剧目;入选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2023年荣获文旅部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优秀作品奖。该作品于2021年在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首演至今,完成全国巡演“长江行”以及全区巡演“黄河行”,在呼和浩特、重庆、长沙、启东、南京、常州、杭州、鄂尔多斯、包头等城市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