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十大最美农村路展播丨阡陌纵横农村路,织就长顺“幸福网”!
绿水青山、小桥人家,贵州如诗如画的风景中,一条条“最美农村路”蜿蜒在山区、串联起农家、振兴了产业,依山环树、与水相依。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公路局、贵州交通广播联合策划《黔程似景家乡路》。
沿着Y011水厂至威远农村路走进长顺县长寨街道永增村,一副山水田园般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沿途溪水潺潺、瀑布涟涟,木栈道缠绕着青山绿水,道路两岸白墙青瓦的民房点缀在最美农村路的阡陌纵横间。
村民王红英原在贵阳工作,自从村里被规划成了景区,最美农村路修过家门前,就举家搬了回来。“之前这条路是泥巴路,一路都是坑坑洼洼的。路通了,门前就是景区,在家门口就能够赚钱,所以我们回来用家里的房子开了农家乐和民宿。很多客人都说羡慕我,说我住在真山真水里,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
2012年,这条致富旅游路还是杂草丛生、凹凸不平的砂石路。每到雨天,道路就泥泞不堪。永增村沿线村民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日子”。“出行难”成为当地村民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寨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山兵回忆当时:“以前没有修路时,群众出行比较困难,不管是群众赶集、还是小娃就学,往返走路都要花个把小时,小娃上学基本上都在村小,享受到的教育质量也不高。在就医服务方面,以前很多群众生小病都不去医院,怕难跑,在家靠身体硬抗。”
为改变当地群众出行困难,2018年,长顺县交通运输局对全线进行提质改造。如今,一条长8.3公里、宽6.5米的沥青混凝土路贯穿永增村全境。往返县城,最远的只要15分钟左右,村民就医方便了,村里的孩子也全都到了县城上学。
道路上连城区、下接园区、中间融入景区。李兵山告诉记者,从前,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到省外务工,村里剩余劳动力基本是务农,农忙季节后,大多都闲在家中。如今,大路修进村,方便了年轻人到两头的县城和威远工业园区上班,加之旅游的发展,为400余名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李山兵说:“我们老百姓每天自由往返家里,既可以稳定就业增加收入,还能兼顾照顾老人和孩子,有的家庭有三、四个人务工,月收入能到1.5万左右。”
贯通神泉谷景区的最美农村路,也带动了农旅融合发展。当地村民开起餐馆、民宿、烧烤店等。同时,也为藏在深山无人知的优质大米、高钙苹果、紫王葡萄、绿壳蛋鸡等农特产品打开了销售渠道。
一条乡道“变身”致富旅游路,如何养好、护好?长顺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锦程告诉记者:“Y011水厂至威远建成后,长寨街道将公路产权移交给永增村,将管养工作委托给旅游公司,公司按照2%的年均纯收益用于Y011水厂至威远的管护。”
以最美农村路为纽带,通过“以路促旅,以旅养路”的路旅融合模式,加强养护企业和村社集体合作,鼓励养护企业吸纳沿线群众参与养护,实现农村群众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双提升。
“2017年至2022年,沿线景区累计吸引游客245.1万人次,实现增收1.32亿元,长期吸纳100余名当地群众参与景区公路管护、绿化维护、游客秩序维护等工作,成功探索了一条‘以改提质、以路兴游、以产养路’的农村公路与经营性项目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长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蔡鑫说道。
本台记者:杨隆曼、李周
实习记者:吴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