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但我知道天使就在身边!

贵州交通广播 | 2020-05-12 10:54

有一种阳光的微笑,能驱赶病魔;有一种忙碌的身影,伴着黑夜直到天亮;有一种平凡的鼓励,让无数人看到希望。

戴上燕尾帽

他们是圣洁的天使

穿上大衣

他们是美丽的白鸽

走廊里

他们时刻奔走巡视病床旁

他们护理耐心执着

今天是第109个护士节

我们不想大唱赞歌

只想真实的记录他们的日常

走进贵医ICU

2020年5月1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C病区的护士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C病区有12位患者,分别由4名护士负责。

早上8点护士长已经做好防护开始查房和护士一起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考察护士们对不同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

作为医院年龄最小的一批护士长,90后黎张双子毅然选择了留在工作压力较大的ICU病房工作。入职6年来,黎张双子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也和同事们相处融洽。挺着有7个月身孕的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虽然身体精力不如从前,但依旧时时刻刻心系病患,她说:”我就觉得因为现在负荷比较重嘛,然后双腿比较水肿。然后上班的话精力也要稍微差一点,可能还是身体上有点累,但是心倒是不累啊。反正我觉得每次理科病房还是有点依依不舍吧,或者就是在家里也会很担心科室的事情。”

重症医学科病房护士的值班时间是12小时制两班倒。每位当班护士一般要看护3到4位病人。黎张双子告诉记者:“其实做护士我们时间真的很忙碌,而且抢救病人,不仅要完成那么高端仪器设备的一个治疗,还要完成这种基础护理的工作,护士给病人喂完饭,然后自己才能吃饭。有时候他们经常吃饭都到两三点钟了,这一块确实很辛苦。”

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平时怎么保证自己和护士不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呢?黎张双子说:“可能我自己的性格是属于积极乐观的那一种,所以说面对比如说很多很繁琐、很多压力很大,或者我们护士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呢,我首先是劝自己就要冷静地去处理,要把这件事情的缘由了解清楚。看薄弱的环节出来到现在,作为新的管理者,我的理念不是去追责,我觉得我更多去考虑是不是我们的整个流程有问题,工作设计模式上有问题。如果考虑下来能跟大家讨论以及跟我分管领导讨论,我们能去改进,让护士少犯差错,让他们就是觉得工作既简单又实用,就有利于避免下一次差错的发生。"

早上8点半,男护士毛友恒刚和同事一起合力给2床高位截瘫的病人翻身并擦洗后背和臀部,他告诉记者:“(病人)住在这里边,我们跟他们见面的机会、次数和时间比他们家人还多。他们对于我来说可能就不仅仅是一个病人这么简单。”

病人自打进入ICU病房,因为病情的特殊原因,亲人不能随时探视,疫情期间更是把探视时间缩短成为一个小时。重症病房的病人大都生活不能自理,一切的需要全靠管床护士帮忙完成。”进医院以后患者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我们来协助一起做的。患者他分轻重型,一般轻型的话就是他有自理能力的,我们就主要是负责协助。然后没有自理能力的,我们就一般都是就主动给他做,看他有没有大小便,如果排泄了我们就要给病人清理大小便,还要记一个量。遇到急诊病人多的话,你就会一直在走,每天你去看你的微信步数都是几万步。下班后那个脚都会一直抖,后面慢慢地适应了。”

管护好一床的病人还没喘口气,毛友恒又走向另一位病人“手臂太凉了吗?需要把冰敷拿走了吗?”看着病患点头示意,毛友恒轻轻将冰敷袋从病患肩胛处取下。毛友恒说:“病患在ICU经常见不到家人朋友,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朋友,像这位病人她年纪比我年长几岁,一般都是叫她姐姐,我照顾的另外两位都是老人,我就叫他们爷爷。就希望他们知道我们像家人一样陪着他们,希望他们早日康复出院。”

上午10点,护士们依然忙碌着,一位老年患者突然嘟囔着要回家,护士李鹏立即俯身安慰着:”爷爷,现在你还不能起来,乖乖躺着,把病养好了就回家。“李鹏轻抚着老爷爷,老爷爷似乎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情,他抬着眼看着李鹏渐渐安静下来。

李鹏告诉记者在ICU的病患因为家属不在身边再加上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有可能出现谵妄(谵妄是指一种ICU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无章、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常见于老年患者。)会胡言乱语,不清楚自己在医院接受治疗,这位老爷爷就是有谵妄的情况出现。遇到这种情况时,李鹏都会耐心的俯身安慰病患,化身家属陪他说话。

上午12点,已到饭点,但没有一个护士去吃饭,他们表示病人也需要吃饭,因为病人不能自主用餐,他们要先照料好病人的午餐,并且给他们换好药,记录好病人的身体情况,然后才能轮换着去吃,很多时候是来不及吃饭的。

真正的天使必须面向城市的苦难,勇敢地肩负起沉重而又必要的工作。91年出生的潘英在ICU病房工作了5年,病床前,她细心地护理着一名结核病人。注射、更换吸管,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是就在两个月前,潘英的丈夫被确诊白血病,潘英没有为此请过一天假。“因为我也挺热爱这一份工作的。想到里面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去护理,就时刻地提醒着自己不能犯任何小错误。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的话,情况都是非常紧急的,需要我们时刻的关注着。所以精力投入工作之后,就把家里面的事情放在一边。可能我积极地去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他可能会表现得更积极一点。下班时间和多余的一些时间就可以在医院里面陪着他。”

患者的病情医嘱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再苦再忙哪怕在梦里都清晰记着病人的康复离不开他们细心的护理,再脏再累也会认真照料丝毫不掇。

晚上8点,早班的护士将病人的具体信息交接给晚班护士。92年出生的罗信沾是贵州省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第一批医护人员,分别参与护理了贵州省第一位和第一百位新冠肺炎患者。只见罗信沾在交接确认病患的信息后,很认真地进行手消毒,然后开始为1床的大爷吸痰,一番熟练的操作结束后他介绍道:”给患者吸完痰之后,就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就是他的心率呀,血压啊,其实这些都是每个小时记录一次。如果有特殊的有特殊就15分钟记录一次。就是他只要血压波动比较大,或者他心理这些波动比较大,就要15分钟观察一次患者。”

夜晚9点,科室里依旧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配药水、打报告、给病人做治疗,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组长刘维几乎没有一刻闲下来。看着他的忙碌旁人几乎没时间和他插话。可谁会知道,几年前的他并不愿意从事医护工作。”其实我当初不愿意学这个。我家是世代学医吧,我看到他们其实真的很挺辛苦。我就不想去。没想到还是踏入了这个护理岗位,然后一干就不走了。其实实习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职业就跟之前想的不是很一样,那时候开始觉得有点喜欢这个职业,因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看着病人康复,看到病人每天都笑嘻嘻地来跟你打招呼的时候,甚至有的病人出院之后还会回来看望我们,然后能叫出我们的名字,我就觉得很开心。现在我们这个死亡率在降低,治愈率在往上升。每次看着病人有危险,我们能够给他救回来,我就觉得值。”

和刘维不同,94年出生的宋敏从上高中那会儿就一心想从医,她说:“那时是上高中,我外婆生病还没来得及送医院就去世了。我真的好想救她,当时就真的好无助,她就那样没了,从此我就想学医。”宋敏是科室最年轻的护士,虽然只在ICU待了半年,已经能沉着应对很多突发事件了。如今宋敏已经护理了很多和外婆一样年纪的老人,她开始越来越接近自己期待的样子。

晚上11点,护士们依旧围着病人忙碌,他们告诉记者就算是深夜也不能马虎,不能休息片刻,因为病人的病情会有变化,需要护士们时刻守护,从上班那一分钟开始就得打起12分精神。

据了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C病区目前总共有26名护士,其中男生有11名,女生有15名,他们当中80%都是90后,曾经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为了“战士”。

我们都忘了,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

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

学着前辈的样子,

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有人说,

戴上口罩,

我看不见你的样子,

但我知道你是谁;

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但我知道天使就在身边。

护士节,

祝愿所有的白衣天使节日快乐!

希望你们照顾病人的同时也记得照顾好自己!


记者:邱静、张琛楠  编辑:张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