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创意点亮红色记忆!“黔岭丰碑・贵州抗战记忆”作品征集启动
1945-2025
整整80年
硝烟散尽,誓言永存
血色记忆里的光
照亮复兴路上的每一步
重磅来袭!由中共贵州省委网信办主办、贵州广播电视台承办,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档案馆(省地方志办)大力支持的“黔岭丰碑・贵州抗战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今天(7月1日)正式启动!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贵州作为抗战大后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引领下,以工业支援、文化坚守、军事抗争等多重方式为国家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为深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挖掘贵州抗战历史内涵,展现新时代贵州风采,现面向全社会开展 “黔岭丰碑・贵州抗战记忆” 作品征集活动,在新时代语境下诠释全民抗战的时代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凝聚精神力量。
征集时间
2025年7月1日- 9月1日
征集渠道
动静新闻APP
动静新闻微信公众号
多彩贵州网微信公众号
作品类别
图文类、短视频类
征集内容
从二十四道拐到“天堑变通途”
通过AI、AR等技术展现场景,突出现场感,实现代入感,增强回味感,激发参与感。沉浸式再现抗战三大通道(滇缅、中印、驼峰航线)中,二十四道拐是抗战生命线,有力保障了前线作战,是抗战形势转折的重要拐点;北盘江上两座花江桥,一座是烽火记忆,一座是复兴标志。策划组织红旗车队驶过二十四道拐,邀请80名网友驾驶80辆红旗车,体验抗战生命线,参观花江特大桥,从二十四道拐到“天堑变通途”,回首80年,桥见贵州今昔巨变。
山洞里的故宫文物·贵州抗战文物守护
通过短视频解说、网络互动征集、访谈介绍等形式,呈现抗战期间转移到贵州保护的故宫文物、四库全书等。保护文物安全,守护中华文脉,讲述期间关于守护的动人故事,展现烽火硝烟中跳动的文明火种,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民族教育与国家精英的贵州守护
通过短视频寻访旧址、连线浙大互动、话题征集在黔办学故事等方式,追忆浙大在黔办学和如今的湄潭茶香、抗战中贵州建起的三所大学、巴金在贵阳的新婚蜜月等故事,呈现“山洞办学”“田间办学”独特的育人奇迹,解密丰子恺《护生画集》、苏步青微分方程手稿等背后的精神传承,探讨这些文化成果在抗战时期鼓舞士气、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大山深处飞出中国第一架飞机
抗战中的工业大转移
通过踏访现场、AI呈现、话题讨论等方式,介绍山洞航空发动机厂、贵阳兵工厂、桐梓四十一兵工厂和首个海校、千余企业相继迁入贵州等故事,贵阳当时成为大后方工业生产中心,为抗战源源不断输送战略物资、储备人才,进一步解读今天的贵州国防工业、三线建设、工业发展,深入剖析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意义。
记忆中的纪念塔前祭英雄·贵州抗战部队往事
通过寻找遗迹、现场解说、老兵回忆、照片里的家国变化、AI复原、网络互动话题等形式,生动呈现贵州与九州的惨烈对决、世人皆知川军勇,谁知黔军无人还、贵阳纪念塔:12000名贵州军人的不泯忠魂、贵州参战比例西部第一、写进西点军校的黔军战例等故事,展现贵州人在抗战中的坚韧与担当,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红十字闪耀·图云关的“白求恩”们
通过现场探访、档案揭秘、视频故事、人物访谈等形式,重点讲述图云关上的红色支部、援助中国的国际战士、林可胜与白求恩、奔赴战场的医疗物资与“白求恩”们等动人故事,体现全民医疗援战的磅礴力量,解构遵义医科大学西迁历史和贵州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历程,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从筑光音乐会到路边音乐会
通过达德学校现场解说、当年老唱片、老物件解秘、专家访谈、采访亲历者、贵阳路边音乐会现场等形式,再现抗战中的贵州最强音、筑光音乐会会员介绍、地下组织领导宣传抗战掀起高潮等感人故事,和今天贵阳路边音乐会唱响新时代新旋律爆火出圈对比,进一步彰显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
数字图谱唤起热血记忆
通过数字还原、AI场景、数字档案、3D呈现、探寻遗址等形式,寻访23处主要抗战遗址、挖掘呈现贵州儿女抗战故事,发布数字档案和原始资料,与贵州三线建设、“一纵两横三角”黄金点战略区位、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等对比,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展现贵州新风采。
从卢沟桥到深河桥
通过AI呈现贵州抗战战场、网络视频连线、访谈、直播现场解读等形式,介绍北有地道战南有伏击战、深河桥是扭转抗战时局的不朽见证、从西安事变到黔南事变等故事,对比今天贵州人民在战天斗地中彻底撕掉贫困标签,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进一步传播其精神内涵、时代价值。
7月1日-9月1日
上“动静新闻”APP
用您独特的视角与创意
还原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图景
致敬永不磨灭的抗战精神
让这片浸染热血的土地记忆
在新时代的光影中
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