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观展|幻游计: 另一种现实
展期:
8月27日—10月29日
地址:
贵阳市花溪区板桥艺术村C-85/86/87
策展人:
管郁达
艺术总监:
石金玲
参展艺术家(a-z):
时永华 吴江涛 许 峰
辛力强 谢金豆 杨依霖
出品人:
石朝林
主办:
五巨当代艺术中心
幻游计:另一种现实
文/管郁达
我们每天在手机和电脑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睡眠,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它意味着现实与虚拟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如果说现实是物质性的,艺术是精神性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今天的艺术正在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幻游”和“唤醒”呢?
人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所看到的世界,是由被操控的符号编码和大数据专制主义组成的“超真实”(hyperreality)。模式和符号取代了真实,现实与符号的对应关系已不复存在,符号本身就是现实,不再有超越它的另一个真实世界。当今世界的表象化和景观化,使人们的生活沦为简单的图像和媒介景观。当“真实”消失时,与真实有密切关系的虚构、想象等相应的形而上学也随之瓦解了。用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话来说就是,当下的现实是用模型生成一种没有本源的超真实,社会生产出各种类型化的仿真取代真实和原初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今天艺术家的任务已不再是无限地照抄存在的现实,而是表现现实与日常生活的运动、气息和生命,面向一种预示未来的神话的超越。艺术不需要模仿自然,也不需再现现实,艺术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是“现实主义”的抄袭,艺术的伟大之处在于利用形象和符号创造一种新的现实。以虚拟创造来取代视觉的真实,用想象、知识重新创造一个具有本质意义的世界,像博尔赫斯、培根他们那样。
所以,对走进“幻游计”这个展览的艺术家和观众来说,“虚拟”中的“幻游”作为一种策略并非不真,反而比“现实”本身更为真实。现实更多时候是真实的谎言,艺术就是去虚拟一个唯一的世界,创造出一种更高的现实和真实,把现实世界之外的真实存在呈现出来。艺术的“幻游之计”才是通往真实可能性的媒介和路径。
在时永华、吴江涛、许峰、辛力强、谢金豆、杨伊霖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每个人寻求内在的真实的路径和表达是不一样的,但是这种寻求内在真实的创作驱动力,使其创作超越了停滞的静态生活,不断地生产出新的意象和形象,生成出对生活新的阐述方式,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可视为对生活与现实的另一种阐释和幻游策略。
时永华的作品具有寓言家的气质,像是白日梦和不可言喻的耳语;吴江涛《黑色系列》中的女人形象诡异而神秘,是“自我”诸多情绪和想象的变体;谢金豆的《编织》和《堆叠》在一种观物的凝视中,赋以日常物件以灵韵和魅力;辛力强的雕塑用一种类似超现实主义的叙事语言,回应了“荒谬”、“存在”这样的生存困境;许峰则在绘画中幽默地扮演了“兔子” 这一⻆色,将天真、温暖等充满治愈的愿景和爱意融入其中;与众多的洞穴拍摄者不同,杨伊霖将洞穴探险的物理行为视为一种哲学思考和艺术追问方式,重新看待自身、物质、时间、生命和死亡的意义。
艺术家们表现幻游、梦境和回忆的图像,当然是当下现实的真实图景的镜像,在他们的作品中,幻游和梦境就是现实空间的真实背面。现实只是虚幻,幻游才是真实的。“真实”的东西存在于艺术的虚拟维度之中,而不是被理性与逻辑所钳制的现实世界的生命之中。
虚拟是个体创造意义的精神性活动,是一种超越现实客观世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种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虚拟,其目的是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真实,使真实情景得以建立,并为人们的存在提供意义阐释。齐泽克(Slavoj Zizek)在《当下的哲学》中曾说:“对于思想而言,真正有意义的是关于虚拟之域的现实。”
虚拟之域的现实,就是艺术家的精神幻游之计:另一种无法被操控的符号编码组成的“超真实”定义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幻游计”中六位艺术家的作品是一种虚拟, 一种策略,一种语言游戏,也是另一种“现实”:“在那日暮的时分,有时候镜子里会出现一个注视着我们的面孔;艺术本就应该如同是那面镜子,向我们展示出我们自己的面容。”(博尔赫斯《诗人》)
关于策展人
/ 管郁达 /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现供职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大学民艺与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 员;北京大学、芝加哥大学、何香凝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学术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当代艺术文献中心学术委员;广东美术馆、江西美术馆学术委员;云南油画学会副主席;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YNC)专家委员。
主要从事艺术批评、策展、文化乡建和艺术史论、艺术文献研究、教学工作。1985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八百多篇,著有《从头再来》《图像与社会中的艺术家》《新艺术的震撼》《野地所获》《絮语的美 术史》等专著近六十万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策展活动,为一九九零年代以来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和文化乡建领域的有重要影响的批评家和策展人。
参展艺术家
/ 时永华 /
苗族,1986年出生于湖南湘西;2005—2013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硕士;2014至今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教师 。
部分作品
《眼睛肖像》布面油画 40x50cm 2020

/ 吴江涛 /
生于四川眉山,2006年毕业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现居成都。
部分作品
《黑色》系列40 布面油画100x120cm 2023
《黑色》系列29布面油画24x20cm 2023
/ 许峰 /
中国当代艺术家,1980年生于贵州江口;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现居北京。
“兔想想”童话世界创造者,“明兔”助学计划发起人,作品延续中国传统美学,创作出温暖活泼的兔子形象被大众广泛认知,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包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油画院(北京)等,作品涉及绘画、雕塑、装置等不同领域。
部分作品
复得返自然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20
橙Orange 80×60cm 布面油画 2017
/ 辛力强 /
吉林四平人,201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现工作生活于贵阳。
部分作品
《对弈》 670×472×400mm 树脂 2022
《金头与金手》 549×549×550mm 树脂 2023
/ 谢金豆 /
2021年获贵州师范大学美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贵州贵阳。
部分作品
编织·单体 布面油画 40x40cm 2023
编织-13 布面油画 70x50cm 2023
/ 杨依霖 /
1996年出生于贵州贵阳,时常游荡在贵州的喀斯特地区,关注个体意识、生命体验与自然之间连接。
部分作品
裂谷25 影像 尺寸可变 2023
裂谷30 影像 尺寸可变 2022
五巨当代艺术中心2023年创立于中国贵阳,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艺术中心由艺术画廊、艺术商店和艺术沙龙三部分构建。基于贵阳本土,力求以前瞻、开阔的视野聚焦当代艺术,致力于推荐国内外新兴的艺术家,并通过持续的优质展览、艺术主题交流活动、艺术收藏和美育服务等多维度形式介入,为艺术家、藏家、公众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