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茂绕茂穰服饰歌舞首次向世界“露脸”助推全域旅游

2019-11-03 11:39

11月2日,由贵州省苗学会主办,贵州广播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承办,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雷山西江苗韵风采服饰博物馆、贵州昌翔苗医药有限公司协办,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进行学术指导的无限极助推乡村振兴——黔中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茂绕茂穰服饰歌舞展演公益活动在花溪高坡乡甲定村龙打岩举行。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苗学会老会长杨光林,省文史馆原党组书记、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德玉,省苗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荣斌,黔南州苗学会老会长吴进华,执行会长廖光文,以及花溪区、龙里县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

我省中部苗岭山脉中段以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为中心的泛皇帝坡区域,及以黔南州龙里县湾滩河镇岱林片区为中心的泛云雾山区域,涵盖花溪、南明和龙里、惠水、贵定五区县十多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数百村寨,世代聚居着苗族的一个重要族群——茂绕茂穰。长期以来,该族群一直处于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状态,通过这次展演活动,首次向世界“露脸”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茂绕茂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外界通常忽略其本质上的共性特征,仅以内部服饰和所处环境的细微差别,简单地将茂绕茂穰一分为二,并片面地把茂绕称之为“红簪”苗、“背牌”苗、“大印”苗或“高坡”苗等等,茂穰则被称之为“海葩”苗,都是不严谨、不规范、不科学的。作为本族群一以贯之的自我称谓,茂绕茂穰的完整、准确含义,一是指根植于高山流水之间林地田园,特别敬畏天地和祖宗,尤其崇拜大自然的苗族共同体及其世居区域;二是指千百年来该族群在该区域所创造、累积和沉淀的特有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最大特点,是每一个元素都富含生态文明的底蕴,堪称民族民间文化宝藏中的稀世珍品。

但由于历史、自然和多方面的原因,作为黔中典型的苗族聚居区,茂绕茂穰经济社会发展较长时期以来处于相对滞后状态,文化利用水平不高,这与其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富集地所拥有的巨大潜力和优势极不相称。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近年来茂绕茂穰独特而绚丽的文化现象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的特别关注,只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地增强和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担负起保护挖掘、传承弘扬茂绕茂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动包括全域旅游在内支柱性产业的培育,则茂绕茂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步入良性、快速和可持续的轨道,并可望一跃而成为各隶属区县相关产业的战略拓展区和纵深地。

今年6月,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世所罕见,集叙事史诗和英雄史诗于一体的茂绕茂穰文化经典《榜郎歌》列入其中,要求涉及地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造实中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为弘扬中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为此,举办黔中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茂绕茂穰服饰歌舞展演活动的宗旨,就是贯彻落实黔府发[2019]10号文件精神,先行在茂绕茂穰主要隶属地花溪区和龙里县党委、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办好本次活动,积极探索开展该区域常态化的民族文化品牌活动,推动和促进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区域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实施。

花溪高坡乡是全域旅游的核心区域之一,今年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共有71个区县和单位入选,我省的花溪区、赤水市、盘州市在列。该活动将有助于推动花溪全域旅游的发展。

本次展演活动有近500人参加,节目以黔中苗族原生态歌舞服饰为主,表演队由苗族村民代表队、教职工代表队、学生代表队组成。当地教职工和群众自编自演,向现场观众展示最古朴、最原生态的歌舞服饰盛宴。

活动由祭祖牛角敬贡、祭祀歌舞表演拉开了序幕。茂饶茂穰传统服饰盛装秀、茂饶茂穰经典歌谣唱诵、传统“果、维、惹”《秋天的情缘》吟唱对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榜郎歌》大合唱、古歌《东滴龙定耿》等乡土味十足的节目展示了黔中苗族茂绕茂穰族群厚重多彩的民族艺术形态。

著名苗族歌手阿娜丹、杨一方还到场演唱《云上山水》、《最美的地方》歌曲,给活动带来更为激扬的氛围。

活动现场,还向甲定小学的贫困捐赠600多本英汉字典及50套棉被和洗漱用品。本次无限极助推乡村振兴——黔中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茂绕茂穰服饰歌舞展演公益活动由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主要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