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鲁北平原沿黄县的“生态旅游经”

文旅中国 | 2021-06-09 11:10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景观

站在足够的高度向下俯瞰,宽阔平整的鲁北平原,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金项链”,那是黄河。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是全国沿黄县里的普通一员,但它的黄河文章正越做越有看点。近年来,高青推进产业兴县、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优化营商环境,高标准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药谷产业园和鲁中高端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健康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崛起;现代服务业亮点突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经济业态快速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特色优势产业,对于助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三面环水,西、北两面九曲黄河过境47公里,南靠小清河,境内河湖纵横,有万亩湿地慢城、百里黄河绿色生态长廊、45公里环城生态水系,水绿交融,天蓝水碧。但以前,景色并非如此。

介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黄河之前,需先了解一个词:险工。为了提高堤防抗御洪水的能力,在被河水常年直接冲刷堤段有计划地修建的防护工程,统称为险工。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刘春村黄河险工区,历史上存在着脏、乱、差等问题,又因险工区开发为旅游景区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导致其文化和旅游观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017年8月起,高青县强化“有解思维”,创新破解系列难题。比如,当地坚持保护优先,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在大堤外侧防汛淤备区构建生态停车场等方式加固堤坝3000多米。结合黄河文化、齐文化等主题,对防汛石、防汛路进行美化提升,把当地文化和景区融为一体,单日游客峰值曾达到1.5万人。

长期以来,由于地势低洼及黄河洪水的冲刷,刘春村黄河险工区的坝下形成了大面积盐碱涝洼湿地。为做好生态修复,同时破解黄河旅游面临的同质化难题,高青县整合黄河、湿地、温泉、乡村、历史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了高青“黄河国际慢城”。

高青县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景观

高青“黄河国际慢城”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现有树木80余种、2万余株,绿化率达80%以上,吸引了100多种鸟类栖息。通过生态修复,“黄河国际慢城”常态保持核心区水面面积达6000多亩。当地还十分注重文化元素植入,在“黄河国际慢城”区域建设了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漫修堂”“风情慢岛”、黄河风情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等,实现了黄河文化的全方位融入。

高青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几年前黄河堤坝南侧的刘春村、后胡村、蓑衣樊村周边环境恶劣,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沉砂池。现在人们在此或驻足观景,或林中漫步,或花海骑行,或荡舟赏荷。“黄河国际慢城”已成为享誉全国的环境高地、旅游热地、致富宝地。

在黄河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张明临老人,现在最大的乐趣是拿个马扎,坐在村边马路上看南来北往的游客。他所在的高青县常家镇,近年来依托靠近黄河的区位优势,开起了多个农家乐鱼馆。“以前没有这么多人旅游,主要是黄河岸边的环境也不行。”张明临说,黄河养育了常家镇的老百姓,现在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致富门路。

多年来,高青县坚持把黄河旅游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紧密结合,重点带动了一批复合型文旅项目建设,发挥了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自2018年开始,当地连续3年举办“山东(高青)黄河文化旅游节”。2020年,高青县还承办“第四届中国黄河旅游大会”,来自青海、宁夏、内蒙古等沿黄九省区100多个区(县、旗)参加活动。系列举措持续提升了当地节庆及景区品牌的影响力,实现高青黄河由山东“区域品牌”上升为“流域品牌”。

高青县旅游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高青正以“黄河安澜湾”和“黄河国际慢城”两大景区为龙头,进一步打造“百里黄河风情带”和“特色产业聚集带”,积极引导公司和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会务接待中心、特色小镇等“旅游+”产业实体。

如今,高青已成功培育了黄河鱼馆街、龙虾小镇、黑牛小镇、黄河农牧小镇等一批特色产业龙头,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目标。而历史上的沿黄贫困村,也由原来的“圣人不到处”转变为“今日万众来”。刘春村做活了鱼馆一条街、郑家村制作了桑椹特色旅游产品、菜园村建设了火龙果特色采摘基地……现在高青县“黄河湿地乡村游”每年可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带动过万人就业,人均增收两万元以上。

(图片由高青县文化和旅游局提供,作者: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