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总量 提质量 增效益——黔南州围绕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大突破
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的标准化厂房,轰鸣不绝的现代化机器,忙碌不停的技术型工人……行走在深秋的黔南大地,时时能触摸到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跳动脉搏,俨然一派工业发展的“丰收”之景。
2022年已接近尾声,黔南的新型工业化也收获了“秋收的果实”。回首近年来,黔南工信系统和广大工业企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和省、州关于新型工业化的各项安排部署,坚持以“高质量”为统揽,围绕“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持续开展“千企改造”,在“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方面狠下功夫,奋力推动了黔南工业大突破。
以“工业倍增”扩总量
贵州福斯特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忙着生产树脂砂轮 徐朦 摄
在龙里县贵州福斯特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快速运转,机械开足马力、全力运行,工人们在岗位上熟练操作,抢抓时间忙生产。
公司生产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于2012年入驻龙里县水场工业园,专门从事树脂结合剂砂轮研发、生产、销售等,已成功带动就业200余人。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响应并落实省、州关于“工业倍增”的目标要求,不仅成功顶住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还全力以赴加大生产,达到了预期目标,去年该公司纳税182万余元,获得了“贵州省农民工创业示范点”称号。
而这家企业仅仅是黔南工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据了解,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来,黔南工业系统围绕工业总量、工业投资、企业规模三个方面,全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提出通过4年的时间,实现工业总产值完成3200亿元的目标。现如今,距离2022年的“交卷”已不足60天,全州工业经济工作也迎来最后冲刺,黔南瓮福集团、贵定卷烟厂、龙里老干妈等一系列重点工业企业早已蓄势发力,正向着省委提出的“在规模总量上实现大突破”的目标奋勇前进。
以“主导产业”提质量
位于福泉市牛场镇双龙工业园区的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 肖伟 摄
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在一个“新”字。今年3月9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巍在黔南宣讲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并调研新型工业化时,给黔南提出一个“新课题”:希望黔南抢抓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时代风口”,加快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形成特点。
为了将黔南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走的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年来,黔南落实中央和省、州的安排部署,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特色,精准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特色新型建材、生态食品加工等三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壮大瓮安雅友、福泉裕能等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福泉市新型磷石膏材料项目和都匀“匀酒”项目的发展,成功将工业发展的重点从过去单一追求工业总量和产值,转变为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更具竞争活力与发展前景的“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
如今,黔南通过依托精细化工等优势主导产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断筑牢工业发展“四梁八柱”,正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区域级的健康医药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磷酸铁锂产业发展,力争三年内培育出一个百亿级产品,五年内超过300亿元,真正将优化产业结构落到实处。
以“千企改造”增效益
龙里县华润雪花啤酒(黔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潘希来 摄
改出新效益,激活新动能。近年来,黔南始终将“千企改造”作为解决生产方式粗放、市场主体少、企业成本高、产业低端等顽固供给端矛盾和建立新工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工程,鼓励并支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大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在贵州(龙里)华润雪花啤酒生产车间内,看到的是偌大的厂房内仅有几名工人操控全自动化生产线,人员的减少却实现了产值的翻倍;在贵州昊天天文光电数字内容产业园里,看到的是园区内焊花四溅,工人们一丝不苟的组装让普通的金属板材“摇身一变”成为高精尖的精密器材;深入贵定摆哈煤矿矿井内,看到的是煤矿通过技改,利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采煤如同“切豆腐”,不仅解放了人力还保障了矿工生命安全;在福泉市新型磷石膏材料产业园里,黔南最大的建筑石膏粉生产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让当地磷石膏废料实现了100%循环利用,完美诠释了黔南的“绿色新工业”。
贵定昌明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局面正初步显现 张韦 摄
如今的黔南,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新型工业化决策部署,逐步引导广大工业企业向着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变革,全州工业经济呈现出了新型工业化起步稳健、工业投资稳中提速、主导产业稳定增长、发展贡献稳中有升、产业结构稳中向好、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平台支撑稳定有力的态势,成功实现了逆势而上、弯道超越。
记者 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