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 艺术十日谈丨汤柏华X南方:用时间和敬畏绘制的“莫高霞光”

贵州音乐广播 | 2022-08-30 11:34

为了和艺术相遇

我们仍可在对话中行进

《裂变 艺术十日谈》

倾听一些与艺术有关的声音

汤柏华X南方

第九日:用时间和敬畏绘制的“莫高霞光”

参展艺术家 汤柏华

【1】

汤柏华,1986年出生于湖南浏阳,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 2014年执导完成作品《夏虫国》,2016年执导完成作品《莫高霞光》。

童年时代关于浏阳烟花时间转换的记忆,让"时间的历史和爆裂迸发"成为他感兴趣的方向,先后执导完成动画《夏虫国》、敦煌驻地创作项目《莫高霞光》等作品,关注于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下的意义,东方审美的生动力度、东方先民的鲜活品格在当下的呈现,泥巴板材是其作品重要的材质,怀有与古人时间对话的纯朴心意,以期传序古人心法,启发当下,连接未来。

作品《中国历史长卷》、《愚公移山》正在创作中

《夏虫国》入围的影展

第60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

第24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

第68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

第7届波兰国际动画电影节

第25届圣保罗国际短片电影节

第45届坦佩雷电影节

个展

夏虫国,杭州半野艺舍 ,2014

夏虫不可语冰,北京妙有艺术,2014

水生.色,RICHARD KOH FINE ART,2015

汤柏华同名个展, 布鲁塞尔Sin Arts,2016

风不度,田地艺术中心,2016

鹿鸣.无声,白盒子之家,2017

部分群展

风景关键词第二回,广州风眠艺术空间,2014

起辰,上海嘉源海艺术中心,2014

在路上,,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014

春天的心志,北京季节画廊,2015

B3动态之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

B3影像双年展,法兰克福,2015

神话,北京白盒子艺术馆,2015

花园,北京妙有艺术,2015

之间,北京Zoomart艺术馆,2015

夏日寒流,上海1933当代艺术空间,2015

从绘画到动画,苏州金鸡湖美术馆,2016

出类,白盒子艺术馆,2017

嘉定孔庙写生展,上海正见艺术中心,2017

重返,重庆合川四棉厂,2017

创世神话,刘海粟美术馆,2017

光的对话,贵州北京798艺术中心,2018

水墨之外,佩拉美术馆,2019

裂变,贵州博物馆,2022

项目展

见霞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6

时间拓朴-西遇霞光,重庆原美术馆,2017

 

【2】

2022年贵州省博物馆“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

展览作品:《莫高霞光》

作品阐释:

我们驻地创作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座雷音寺,寺门口有一块大石,上面标注着公元644年玄奘东归时经过此处,我们创作的地方离莫高窟也不远,我觉得完成敦煌这个项目最大的困难点在于跨越现代人和敦煌以及和玄奘的距离,这也是我要到敦煌驻地创作的原因,我想尽可能的贴近敦煌这一力量的来源,尽可能还原和唐代洞窟里壁画地仗层一样的工艺,所以每一块泥板都承载着敦煌的灵性,它们具有神圣的意义,敦煌莫高窟历经千年的营造,无数的人把他们的信仰和对艺术的追求释放在每一幅壁画中,一幅壁画就是一个时代的呈现,这个力量太大了,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我们,也包括我们创作者自己很难凭空就进入到“传统”之中,所以我想让自己和团队的每个人首先必须要近距离的接近这个力量的来源,按照古人的这些繁复的制作工序,解读和传序古人心意,连接当下。(《莫高霞光》节选)

汤柏华,

1986年生于湖南浏阳,

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打小,

他爱穿梭在老家的个个寺庙里,

看雕塑,看壁画,看法会,

偶尔还听长辈们,

说着传奇志怪的故事。

白鹤,酒仙,四大天王,神龙......

这些传统形象,

慢慢在他心里扎根。

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

汤柏华决定,

拍一部带有传统韵味的动画片。

汹涌翻腾的浪花,

红梁绿瓦的城门,

袅袅升起的炊烟,

穿着铠甲的将军和体格矫健的白马

背景色调古朴,

线条简练有力,

动画灵感正是来源于古代壁画。

为了临摹壁画,他们多次辗转于敦煌和永乐宫等各处古建筑,看壁画,看石窟。

作画的材料也讲究。

他们试了木板,石板,铜板,手工纸等材料,就是没那种质感,

最后找到了石膏,原汁原味的「敦煌味」就出来了。

八百里莫贺延碛,古人称之沙河,

上无飞鸟,下无水草。环境非常恶劣。

玄奘为追寻真理,不畏艰辛,独自西行,

在风沙中经受洗礼。

 

洗礼之后,玄奘内心磨砺得无比坚韧,

视一切困苦如芥蒂 ,终取得真经,返回长安。

这样一个古朴的故事,全部使用敦煌壁画风呈现。

每一帧都是按唐代敦煌壁画风格手绘完成。

全片没有旁白,只有写意的古乐,搭配着起伏的画面。

 

全片只有七分钟,短短四百二十秒。

 

却动用了两千张泥板 ,

三十多个人的主创团队,

在敦煌鸣沙山下奋斗了九个多月。

 

贵州首个国际数字艺术的顶级展览

《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

4月30日——8月31日

贵州省博物馆正在展览中

《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展览是从全球化数字艺术的思想和方法入手,是一次具有学术性、公众性、本土化、国际化的科技艺术项目,该展是贵州首次国际数字艺术的顶级展览。其中涵盖了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奥地利林兹艺术节等参展艺术家的重要艺术家作品。不仅是一次全球数字艺术的峰会,更是对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科研、生产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一次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实践项目。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

• 古物新生:考古学与数字艺术的融合

• 后生命意向:人与自然、社会、科技的连接

• 合成人间 : 虚拟现实与现实人间的关联

• 算法图像 : 数字艺术的意义

展览亮点

(一)本次展览是贵州当代艺术史上第一个涵盖全球化数字影像和多媒体浪潮的国际化的大型学术展览。

(二)本次展览是汇集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44位重要数字媒体艺术家的展览,其中有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家七位,这也是代表全球顶级影像和数字艺术的国际峰会。

(三)本次展览有来自全球重要的影像艺术家参展,影像和数字艺术占参展作品的50%,是本次展览的重点,也是与贵州省博物馆的积极对话。

(四)本次展览是一个数字科技+艺术的国际“饕餮盛宴”,该展是贵州具有国际品质的新媒体艺术事件和网红打卡热点,  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展览场地:贵州省博物馆

《裂变》是一次数字艺术国际化的虚拟时空会面;是一次数字艺术从媒体实验室走向公共场域的实践;是全球化数字艺术与贵州博物馆的一次“核聚变”实验项目;是全球化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症候,也是巨变时刻文明交汇的缩影。这场饕餮盛宴,值得你的驻足!

 

 策展人

Birgitta Hosea| 英国创意艺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小涛 | 1970 年生于中国重庆,1996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0 年创建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2016 年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住于北京,张小涛是中国新锐绘画与新媒体艺术的代表人物。

李飞 | 1976年生于云南昌宁,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系,史学博士,研究馆员。贵州省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