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音乐日历丨“中国天眼”开启了睁眼看宇宙的新征程
音乐流过此间,故事起承转合。音乐日历,用音乐记录娓娓动听的人间故事!

1.17音乐日历丨“中国天眼”开启了睁眼看宇宙的新征程
00:00 /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1月11日下午,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这意味着“中国天眼”开启了睁眼看宇宙的新征程,也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天眼之父”南仁东)
说起FAST,人们总会想起南仁东。为了打开“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从提出构想到FAST一点点成型,22年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中国天眼”耗尽了生命。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2颗脉冲星,南仁东却没能看到,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2岁。现在,FAST通过国家验收,这个结果我们第一个想告诉他。
(“中国天眼”FAST)
贵州省平塘县的一处大窝凼,这里坐落着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爬过一段山路,那口形似大锅的射电望远镜呈现眼前。眼前这个巨型装置的结构一目了然。大锅四周均匀分布着六个电塔,大锅的表面是半透明的网状镜面叫反射面,行走于大锅边沿,能看见脚下盘旋的山路。大锅底部中心一个标有FAST标识的盒子叫馈源舱,馈源舱与六个电塔间由六根光缆相连。
(半透明的网状镜面)
2020年1月11日,FAST迎来了它重要的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沈竹林宣读验收委员会对FAST的验收意见。验收委员会认为,FAST工程建设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升了我国射电天文研究和技术水平,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FAST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天文学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验收委员会同意该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FAST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FAST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了我国相关学科、相关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配音:刘畅 李周
音频剪辑:李周
文字编辑:李周
故事参考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