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动静丨“产能黑马”!习湖酒厂扬帆起航
走进习酒镇习湖古寨,映入眼帘的是贵州省习水县习湖酒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上方白雾缭绕,厂区酒香四溢,酿酒车间行车轰鸣,酿酒工人,上甑、洒水、摊凉、撒曲、堆积、入窖…… 一片繁忙的景象。
习水——“大酒瓮” 酿酒四溢飘香
习湖酒厂建于习湖岸边,古寨习湖,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湖岸泉水常年喷涌。地理位置、海拔气候、水质土壤等均具有得天独厚的酿酒优良条件,是一块酿造好酒的宝地。所以,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为习湖酒作诗:“得天独厚郎山风光秀大地,源远流长赤水美酒醉人心。”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好酒,习水酿酒历史源远流长。
据了解,早在西汉年间,习水古称鰼部,鰼人先民就已酿造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自有“尤物移人付酒怀,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为证。
习湖酒厂始建于1962年由习水县习酒镇瓮坪村当地几名乡贤开办的酿酒作坊,1983年组建成立“贵州省习水县黔照酒厂”,1992年正式更名为“贵州省习湖酒厂”,在2011年资产重组,变为民营企业,成为现在的习湖酒厂,厂区占地1100亩,年产优质酱香型白酒1.5万吨。
在这天然的“大酒瓮”——瓮坪村。习湖酒厂炼化出令人沉醉的习水美酒,它的香醇,沐浴着这方山水。
按照赤水河、桐梓河、同民河“一干两支流”规划布局,习湖酒厂,规划了5000吨产能,并在2014年完成投产3000吨。2018年之后,习湖酒厂开始扩建,截止到目前,产能达15000吨/年,解决社会就业1300人,2022年营业收入达7亿元,创造税收2亿元。
习湖酒厂是名酒之乡的后起之秀,60年的行业积淀,研制出来的“习湖特曲、习湖窖酒、中峡贵酒、中峡补酒”,先后荣获“国优精品、国际名酒”等质量大奖,成就了习湖酒成为美酒河传统酱香酒的代表之一,深受社会各界朋友的欢迎和厚爱,在国内和东欧市场享有较高荣誉。
“一品多元” “多种经营”
随着酱酒热的升温,白酒产业成为全省工业产业的重要支撑。贵州省政府更是将白酒产业纳入十大千亿级产业发展的振兴方案中,力图以赤水河流域酱酒产业带为核心,志将贵州省白酒产业“做优做做强”。
据董事长黄红介绍,“习湖酒厂2021年开发自主品牌酱史、百年酱史;合作品牌有:储酱酒、乾隆钓台、御首等系列,并通过户外广告发布、线上宣传等举措增加产品知名度,产品主要销售至贵州省内、北京、深圳、厦门、山东、河南、广州等地方”。
在酱酒热的大潮中,随着各酱酒企业对品牌工作的重视,“新”品牌也在不断实现品牌的爆发和行业的占位。
黄红说表示,2011年接手习湖酒厂以后,整个白酒市场大环境低迷,最艰难的时期是2013年和2014年,导致习湖酒厂流动资金紧缺,直至2018年开始到2021年取得白酒生产许可,才迎来发展的契机。
“现在酱酒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缺酒,品牌打造的过程是艰难的,所需要的时间和投入也会是巨大的。”黄红介绍说。因此,习湖将会采用“以战养战”的模式,一方面是基酒和品牌酒双线操作,另一方面,把基酒销售方面的回报用于品牌的建设和打造。
在即将推出的习湖品牌产品价格上,黄红也有着清晰的规划。习湖酒厂的产品定位是“老百姓喝得起的酱香酒”,所以主流产品的定位会在200元以内。同时,习湖也布局200元—1000元价格带,完善产品体系。
在产品品质提升战略上。习湖酒厂坚持传承酱香酒酿造传统技艺与“千企改造”工程智能制造之间优势互补,走酱香型白酒标准化之路。实现“名酒”与“民酒”双管齐下,开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服务、产品融合、用户体验、市场定位等精细化特色板块,形成“一品多元”
市场营销拓展;2021年,习湖酒厂重点进军山东、河南、广东、福建四大酱酒黄金市场,同时注重贵州大本营市场的建设。目前,习湖酒厂已经和多家高炮广告、机场广告等达成相关合作,助力习湖酒厂的品牌提升和市场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品牌建设的开启,习湖酒厂也在谋划着更远的未来,为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产能保障。所以在“十四五”期间,习湖酒厂将会进一步加大扩产的步伐。
“目前已经开始启动了新增5万吨酿酒能力的项目,如果在环评、水保等方面的进度加快一下的话,有望在2024年完成这一技改项目。”据黄红介绍,随着这一技改项目的完成,习湖酒厂的产能将达到6.95万吨之多。
2022年第十四届“华樽杯”首次落地贵州,势必为贵州白酒产业及其经济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将为贵州省习水县习湖酒厂品牌发展、“渠道营销”“终端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华樽杯”背后深藏的“品牌力量”,将助力习湖酒厂开启品牌化之路,实现大突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