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阅读究竟在怎么玩?

2020-01-21 16:33

九味书屋——阅读怎么玩

九味书屋——阅读怎么玩

00:00 / -

2019年上半年,一本人们几乎没有听说过的书——《狼道》,在抖音卖出了一百万册。2019年年末,图书界的IP之一许知远,走上了直播平台,五分钟卖了一万册《单向历》。作为人们印象之中最慢、最传统、也最要求受众花费时间的一种传播形式,图书,似乎正在融入这个越来越快的世界。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听到太多这样的声音:图书出版、阅读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对于碎片化阅读,很多人表示悲观。然而事实情况,也许不是阅读发生碎片化,而是新技术的应用,让很多之前不读书的人拥有了碎片化阅读。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有所启发,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新技术进步如何引发渠道爆炸式拓展、互联网逻辑如何参与知识与信息的传播,而这一切,又如何改变了人类的阅读习惯?

 

01

产品篇 

2019年最受市场欢迎的小说仍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著”,以及相当数量的公版书。余华的《活着》、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已连续上榜71次。麦家时隔八年的作品《人生海海》销量亮眼,成为闯入畅销榜的新作品代表。不过在影视游戏为王的时代,书业制造爆款、引领思潮的能力被冲淡。

另一批老牌畅销书作家,正在晋升为长销IP。张嘉佳凭《云边有个小卖部》上榜,蔡崇达的《皮囊》重印多次依然畅销,大冰的《你坏》《乖,摸摸头》等系列持续增补加印,深刻影响青年读者群体十几年的作家安妮宝贝凭新书《夏摩山谷》上榜,影响力仍在,但热度持久力衰减。

科普百科和国学读物势头迅猛,占据非虚构童书板块的“半壁江山”。多元媒介在童书呈现中表现明显,音频、开发课程等增值服务,也成了童书开辟市场的利器,无处不在的“米小圈”系列就是一大典范。

 

02

渠道篇 

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持续保持增长,网店增速有所放缓,实体书店的整体销售则持续下滑,图书业的天平继续向线上倾斜。以连锁经营为特点的城市名片型书店和商场书店,依然不断涌现。阅读推广机构的职能越来越集中。在日渐景观化的文化现场中,受众则向女性和儿童群体倾斜。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和知识服务方面有了更多参与,智慧书房、公益图书馆方兴未艾,探索社区阅读服务的更多可能。

2019年,我国进入5G商用元年,除了豆瓣、微博和微信的社群效应,流量效应明显走在前面,依托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的视频营销异军突起,并迅速get直播带货新玩法。今年双十一当晚,天猫著名童书品牌“葫芦弟弟”淘宝直播仅用12小时就完成了去年24小时的销量,总成交量500万册。

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蜻蜓FM、掌阅、樊登音频平台等成为出版社的青睐对象。有声市场的发展已经从井喷期过渡到了平稳增长期,从以量取胜的阶段过渡到了以质取胜的阶段。

03

图书编辑转向为产品经理

互联网+的思维逻辑对图书从业者提出转型要求,策划编辑、文字编辑、营销编辑等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分工已不再明晰。如今一位优秀的编辑不仅需要挑选好书,依靠专业知识把关内容,掌握多样的策划方案,参与线下发行和销售活动,有时还要在直播平台上卖书。

读者与书评人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豆瓣、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打破了传统机构媒体的话语垄断,书评人可以独立建构平台发布书评,积累自己的受众群。如今的图书编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编辑,他们更多在扮演产品经理的角色。读者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他们在多个渠道以不同的身份在为图书发声。做书不再仅仅是出版业的行当,中国出版业面临的是一个不设限的未来。做书人和读书人其实正在用多元的好书告诉世界:我们还在坚守,只不过方式更开放、更新鲜。

04 

抖音带货”成为图书热销最重要的新渠道

作为抖音爆款图书短视频的主要手段,抖主推荐系列书单配以“改变人生”的主题。比如“熬夜也要读完这4本让你深度成长的书”,“十年后非常有出息的孩子都看了这几本书”,一次性满足读者的知识焦虑和对改变人生的焦虑。

阅读和其他文化娱乐消费体验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打破

在5G、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的支持下,阅读进入读屏时代,用户更注重视听的多重体验,放大了手机终端阅读app多样化发展的优势。咪咕阅读开设5G听书体验,当当云阅读联手微软等情感型人工智能实现了人工智能“为你读书”功能,天翼阅读则开辟游戏体验、观看动漫以及影视的专区。

听书”成为最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

古老的音频广播媒介重新崛起。移动互联网全面挖掘消费行为发生的各层次场景场域,这一巨大趋势让阅读通过形式的变化不断探索和培养用户的新需求。在各大音频平台,有声书从多个内容品类中脱颖而出,2019年中国有声书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3.6亿元,用户规模达到4.78亿,到2020年这两个数据或将分别扩大至82.1亿元和5.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