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站,贵州|水书和甲骨文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

文旅综艺节目部 | 2024-01-28 16:31

水族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水书”指用水族文字写的书籍,也指该书中的文字,在水族语言里称作“le sui”,译为“泐脽”。水书内容博大精深,除了直接反映水族天文历法、宗教信仰之外,还兼容了水族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是千百年来水族人民生产生活各个层面的智慧结晶,堪称“水族的百科全书”,并由水书先生世代相传。

在昨日播出的《这一站,贵州》(第二季)第六集中,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韦宗林与施展教授讨论道:水书和甲骨文其实有一定的关联。

一是外形。水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符号和图像的象形性,外形和甲骨文有相似之处。

水书的“山”和甲骨文的“山”

水书的“水”和甲骨文的“水”

水书的“雨”和甲骨文的“雨”

而水书自源文字的造字视角也和甲骨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如水书的“一、二、三”来源于“结绳记事”,甲骨文的“一、二、三”则来源于“算筹”的形象。

水书根据描绘影子长短创造了“时”字,造型类似日晷;甲骨文的“时”则是一个“太阳慢慢在行走”的形象。

“旗杆立在中央”是甲骨文的“中”,“四方汇拢”则是水书的“中”。

二是起源。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而水族人自称“睢”,水族古语“喝睢水,成睢人”,说明水族最早生活在睢水流域,地处商代最早的首都(今河南睢阳附近)。殷商亡国,水族先民举族南迁,逐步融入百越族群。而水族人身穿马尾绣服饰、过端要赛马,这种对马的特殊情结也能够说明水族最早起源于北方。

三是功能。甲骨文在商代使用于占卜,《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而水书典籍同样有着占卜的作用,记载了婚嫁、丧葬、动土、祭祀等方面禁忌,以及驱魔辟邪等事项,民间的一切择吉活动都要以水书典籍为依据。再次证明了甲骨文和水书之间“同源、吸收、分化、发展”的关系。

由此看出,水书的创制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而难得的是,水书一直延用至今,保存了丰富而古老的文化信息,具有突出的历史性、珍惜性和唯一性,对于研究人类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形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想要了解更多和水书相关的知识,敬请关注由“贵州大曲”冠名播出的《这一站,贵州》(第二季)第六集“育”。节目已登陆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哔哩哔哩和IPTV,赶紧关注加收藏,一起“发现贵州,理解中国”。

文稿:何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