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教育 | 扶贫砺初心 攻坚谱华章—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侯彦双扶贫工作纪实
一份荣誉,十份责任,百分百的努力!作为一名国家级技能大师,一名茶叶专业副教授,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侯彦双于2016年1月积极响应党中央“科技扶贫”的号召,由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挂职科技副镇长兼任正大镇脱贫攻坚督查督办组组长,后陆续任空桐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正大镇包家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
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怎样落实到最基层的村级组织、落实到每一名农户身上?侯彦双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一、抓党建,夯基筑堡垒
贫困村怎样脱贫,非贫困村怎样致富?指挥部和村两委的坚强领导是关键。到村后,侯彦双一边熟悉村里的基本情况,一边找两委成员谈心谈话,了解村级班子成员的情况与看法。同时也在认真思考,如何通过抓党建引领,把指挥部、村“两委”、驻村干部及帮扶干部“拧成一股绳”,形成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战斗堡垒。通过实践,村指挥部和村“两委”的思想高度统一,组织纪律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激情空前高涨。
二、理思路,走访掌详情
走访摸实情,扶志促脱贫。侯彦双坚持吃住在村,带领指挥部成员,紧锣密鼓地开展入户走访工作,详细了解贫困群众家庭收入,致贫原因,思想动态等基本情况。经过走访调研九个村民组和37户贫困户的现状,为接下来的帮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挂职近5个年头,所帮扶的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全部脱贫,侯彦双同志深知扶贫先扶志,思想先脱贫的重要性,他用一个个鲜活的脱贫实例鼓励贫困户克服困难,树立信心,通过辛勤劳动,建设美好生活。
龙再成,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家庭人口5人,三个学生,曾在村里小有名气,因踏实肯干,家庭也算富裕,因为供养一个初中生两个大学生,花光家庭积蓄,负债累累,意志消沉。在了解实际情况后,驻村扶贫工作队鼓励他战胜困难,解决负担颇重的医疗、教育、就业等问题后,龙再成重燃了生活信心。
三、强建设,基础赢民心
驻村以来,在松桃县委、县政府和正大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指导下,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侯彦双多方“化缘”和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在路、水、电、讯、教育、卫生、住房方面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先后协调修建村委会办公楼600多平方米,硬化组组通道路近5公里,房前屋后硬化面积约20000平方米,房屋补短板20余户,修缮桥梁一座,协调解决路灯120余盏、整治河道2公里、加固一座小二型水库;全面升级改造供电线路;道路两侧绿化亮化3公里;投放垃圾桶60多个,完成自来水户户通工程,新建便民服务大厅40㎡,实现了一站式为民服务。这些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根本性改变了村容村貌,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许,赢得了民心。
四、壮集体,产业促长效
履职以来,侯彦双主动为辖区内20家专业合作社,10家农业企业,2家茶企担当技术顾问,在全镇范围内帮助发展生猪代养项目2个,发展产业种植业3800亩、油茶产业3000亩,完成土地提质改造项目2000亩,土地增减挂钩项目1000亩,旱改水项目3000亩。解决村级饮用水点12个,处理协调解决安全用水占地纠纷20余起,基本保证了全镇饮用水的安全。带领村“两委”和村级指挥部成员以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为抓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村委投资在村内岩板桥水库投放鱼苗,打造钓鱼休闲区,每年实现收入15000余元;二是打造高标准茶园基地,实现承包收入20000余元;三是租赁村集体土地,年增加集体经济10000元;四是支持企业投资包家砂场,年增加集体经济50000元,带动就业,增加农户收入。
自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侯彦双把“76554工作法”运用到了工作实践中去,将“产业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助推产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尽心尽责,真抓实干。工作中任劳任怨、敢说敢担当、讲原则讲方法,与地方党委政府、村干部和人民群众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力,在正大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挥下,有效地促进和增强了空桐村和包家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完成了包家村委会及文化广场的建设等工作,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和基础设施,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大了党的政策方针宣传力度。
侯彦双担任指挥长以来,做到了“一二三四五”即一个目标、两个确保、三个格外、四个切实、五个一批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真情实意地面对群众,真心地对待群众,发挥了主人翁意识,把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当成了家事,做到人到、心到、事到、情到,积极为村里谋划发展路子,多种渠道帮助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