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丨黔西南州:全力以赴丰富群众中医药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坚持把加快中医药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中医药产业培育,加快中医药传承保护机制体制建设,全力以赴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建章立制强保障
成立黔西南州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共同抓好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成立以州政府副秘书长、卫健局局长为双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班长中医药专班,让具体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先后出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实施办法》《黔西南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使中医药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抓手,全州上下围绕措施共同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完善机构筑网底
截至目前,全州中医医疗机构共79家,其中:三级甲等1家,二级甲等3家,二级3家、一级2家,中医门诊部4家,中医综合诊所57家,备案诊所18家;黔西南州中医院、各县市中医院改扩建稳步推进中,实现县县均有中医院。
全州12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综合诊疗区(中医馆),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3家,省级优质中医馆3家,2022年7家省级示范中医馆在建设中。各中医馆采取招聘、招考、派驻中医人员等方式充实中医馆中医类人才队伍,使中医馆均能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国际舞蹈团体验中医药服务
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142个,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813个。截止2021年底,全州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17104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27250人,健康管理率71.66%。
提质扩能强内涵
黔西南州中医医院通过三甲复审、普安县中医院通过二甲复审、贞丰县民族中医院通过二乙复审,同年5月,贞丰县民族中医院通过二甲评审。
黔西南州中医院获“黔西部区域中医(针灸科)诊疗中心”和“黔西部区域中医(骨伤科)诊疗中心”两个中心,被国家确定为第三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省级认定为“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基地。
全州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培育学科1个。建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6个。
每年均举行不同形式的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州中医院和县级中医院为培训单位,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开展为期5-10天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临床带教,考核等方式,大幅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
人才建设补短板
制定《黔西南州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名中医评选和推荐,目前全州有2名省级名中医、22名州级名中医。遴选27名指导老师、53名继承人开展省、州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同时扎实做好第五代苗医传承人学术继承相关工作;建设6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黔西南州名中医”工作室;成立黔西南州民族医药传承工作室,授予10家单位布依族医药传承研究工作室牌匾,民族医药、民族医诊疗方式获广大群众好评。
招录农村订单定向本科176人、专科121人;通过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取得确有专长证书212人;通过贵州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获得中医(专长)医生资格证书38人。目前,全州中医类人才共1255人,其中:中医类执业医生727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生233人,中药师141人、康复师理疗师154人。
聚焦产业促发展
全州坚持“稳面积、调结构、增效益”工作总基调,聚焦特色优势单品,全力提升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族药产品展示
截止至2022年9月,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151.45万亩,同比增加14%,产量1.37万吨,产值1.84亿元。全州中药材人工种植品种80多个,其中优势特色单品主要有薏苡、花椒、金银花、生姜、土砂仁、无患子、艾纳香等。
依托资源优势,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成以薏苡、白及、石斛、艾纳香、黄精、山豆根等重点品种为主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约30个,种子(苗)可推广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全州获批8家“定制药园”示范单位,示范基地认定面积达31650亩。
初步形成以贵州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全省大输液龙头生产企业和以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贵州德良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云峰药业有限公司、贵州心意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苗药膏贴剂生产企业的医药工业体系。中医药规上企业6家,主要分布在兴义市、安龙县和义龙新区。2021年中医药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10.52亿元,营业收入10.01亿元,利润3510万元,税收3064万元。2022年5月实现产值8685.2万元,同比增长30.28%,营业收入8339.64万元,同比增长17.1%;1-5月实现产值4.37亿元,同比增长9.55%。
营造氛围强宣传
全州上下通过“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中医药法宣传、中医药科普文化巡讲等专项行动、金州健康大讲堂平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在乡镇、社区建设中医药文化角、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通过数字语音、全景影像等技术展示,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认识中医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医国粹文化,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2016年,由复旦大学等主办、州卫计委承办的第五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国际学术大会暨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在黔西南州召开,邀请了美国、比利时、泰国、奥地利、老挝、埃及、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有力地宣传了黔西南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丰富的民间医药文化及现代化医疗产业结构。
“中医药+”融合发展
“中医药+饮食”。全州“药食同源”试点企业10家,均进入贵州省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中药材及以中药材为原料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确保中药材从种植加工到生产等全过程可追溯,进一步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药食同源试点企业以铁皮石斛、天麻、灵芝为主要材料,先后开发出了石斛枫斗、石斛花茶、石斛代用茶、石斛压片糖果、石斛冲调粉、石斛面条、石斛面膜、灵芝酒、灵芝孢子粉、天麻粉、天麻酒等系列产品。
“中医药+旅游”。组织3个单位申报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3个单位申报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8家单位申报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获得中产联评选的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个。省林业局评选通过的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4个。
中医药康养论坛
“中医药+养老”。老年健康服务积极融入中医诊疗、中医治未病、中医养身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开展药浴、推拿、理疗等老年人喜爱的民族中医特色服务。全州5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就近的养老机构签订医养合作协议,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