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快讯|“四个强化”助力金银山街道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运行规范化
2024年,金银山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在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上下功夫,以开展塑形行动为契机,着力推进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运行规范化。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科级领导为成员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工委、办事处统筹领导平安法治办和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工作,明确由副书记统筹调度“一办一中心”工作,核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事业编制10人,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2名,平安法治办负责人1名,专职业务人员3人,统筹推进维护国家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开展特殊重点人员管理、依法行政、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应对、12345”热线办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群众来信来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社区)上报等各类事件的统一接收、转办、督促落实等各项工作。
二是强化阵地建设。严格按照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建成“一窗三区”,即综合接待窗口(负责接待群众,将群众诉求分类导入办事流程【信访程序、调解程序、诉讼程序等】),让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接待区(配置群众等候排椅、烤火炉、饮水机等设施设备,让群众在等候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温馨、舒适、放松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反映诉求)、服务区(含:矛盾纠纷调解室、心里疏导室、法律咨询服务室。同步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及时调整心态对待自己反映的事项,理性分析诉求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少走弯路)和办公区(平安法治办公室与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同时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进驻或派驻涉及工作部门,如应急服务、警务室、妇联等,统筹指挥调度各股室(中心),通过综合协调、网格调度、信息研判、流转督办等工作开展方式,确保“一站式”办理群众反映的相关事项或调处矛盾纠纷。
三是强化功能服务。一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发挥婚恋家庭纠纷“八单一表”衔接联动等机制的作用,紧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金融、劳动就业、教育、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和“三失一偏”(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性格偏执)、悲观厌世等重点人员深入细致开展排查,通过优抚安置、社会救济、法治教育、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措施,解决民生困难,化解思想结症和认知偏差,及时将其极端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综治中心强化与未保办、检察院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走访关怀,确保未成年人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干预。严格加强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对其工作生活日常表现情况信息进行研判,对生活困难人员予以帮扶,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坚持0-2级的每月走访一次以上,3—5级的每月走访两次以上,对有暴力倾向的及时发现和送医。三是强化公共安全维护。综治中心通过组织预防电诈宣传、禁毒宣传、维护国家安全宣传等,加强对辖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联动公安派出所、应急、民族宗教等部门开展巡查、排查,及时捕捉和处置危害公共安全的信息线索。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们在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上下功夫,运用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扎实抓好社会治安“1+6+1”工作,以扫黑除恶为牵引,扎实推动防范处理邪教问题、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巩固提升三年禁毒“大扫除”成果、深化命案防控治理、打击防范盗窃犯罪、打击跨境赌博和农村赌博,加强特殊重点人群服务管理,聚力维护一方平安。
四是强化作用发挥。不断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作用、持续优化网格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员和联户长作用,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政策法规宣传等。目前,街道有45个网格190个联户体,实现“人在网上走、事在格中办,大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格”。目前,金银山街道共接收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单117件,已全部办结;接收信访件3件,已全部办结;排查矛盾纠纷129件,调解成功118件,调解成功率92%;共立刑事案件30起,与2023年同期的53起相比,同比下降43%,治安状况持续向好。
实习记者: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