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多方协同!望谟县蟠桃街道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新路径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成为破题的关键之举。黔西南州望谟县蟠桃街道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主阵地,承载着3469户15945名搬迁群众的新生活。搬离大山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实现从“搬得出” 到“稳得住、能发展”的跨越?近日,记者走进蟠桃街道蟠桃园社区,深入采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了解这里安居乐业背后的“硬核”举措。
在望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蟠桃园社区,社区治保主任杨精每天都在为搬迁户奔忙。一大早,他就接到了社区居民家中因闸阀跳闸,生活用电受阻,急需维修的任务。接到报修后,杨精迅速响应,立即拎起常备的工具箱,奔赴居民家中开展维修工作。
搬迁群众唐登美说:“我们这个闸刀坏了,就去讲给社区干部来帮我修好,今天就可以煮饭吃了。”
杨精是蟠桃园社区安置点首批易地扶贫搬迁户。2018年,他告别了昂武镇八一村的破旧老屋,一家6口搬进了蟠桃园社区100 多平方米的新房。
蟠桃园社区治保主任杨精说:“搬到这里有四五年了,做什么都方便,而且我也在社区上班三年多了,我妹也在县里面的幼儿园工作,还有我爸也在县里面干活,方便多了。”
“十三五”期间,望谟县大规模推进易地扶贫搬迁,11339户52801人喜迁新居,4个集中安置点拔地而起,实现100% 城镇安置。在基本解决“搬得出”的同时,如何让群众日子越过越好,成为社区面临的一道难题?
蟠桃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刘勇说:“为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蟠桃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社区物业管理新模式,通过五方发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社区监督、群众参与、物业服务’、三联三治‘联建联商联管、联治共治自治’”的工作机制,全力打造‘温馨家园、和谐蟠桃’。”
为了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市生活,2023年,望谟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物业管理工作,以蟠桃街道蟠桃园社区为试点,鼓励和支持社区自形成立物业服务机构,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蟠桃园社区积极探索,创建了“社区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服务管理模式,并通过招投标方式引进了贵州众坤物业服务管理公司。
蟠桃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罗加利说:“社区刚引进物业公司的时候,就考虑到搬迁群众的适应性和物业费接受能力,我们就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及群众会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经充分讨论研究形成决议,一个平方一个月两角,同比县城其他小区物业费低于80%,有效解决群众对物业费的负担。”
既要考虑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又要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社区最终明确采取“先收后补”的方式收取物业费,即按照每月0.2元/平方米收取后,再通过门面等集体经济补助,群众年均缴费仅150元,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物业服务。
众坤物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林飞说:“我们在提供物业服务时,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维护,更注重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此外,我们还与社区居委会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另外在用人这一块我们也是优先考虑社区群众,目前,在社区公司16名工作人员中,有10名来自本社区,涵盖保安、保洁、绿化养护等多个岗位。”
社区居民黄氏就是受益者之一。她每天7点准时到岗,负责社区保洁工作,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
社区居民黄氏说:“我们每天7:00来上班,工资一个月有2300,打扫干净住起舒服点。”
蟠桃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罗加利告诉记者,自2023年7月试点以来,大家对社区物业管理比较满意,对这个收费标准也是比较接受的,我们搬迁群众自主缴纳物业费占比超70%。对于特殊困难家庭,社区与物业公司共同承担费用,目前已为16户家庭全额补助。此外,社区还成立业主委员会,参与物业管理监督,及时收集群众诉求,监督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
如今的蟠桃园社区,形成了社区管理服务共同体。社区干部从“保姆式”服务中逐步解脱,搬迁群众的“依赖式”思维也在改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治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蟠桃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刘勇说:“从大山深处到城市新家园,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发展’,蟠桃街道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多方协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新路径,让搬迁群众在这里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下一步,蟠桃街道将进一步强化就业帮扶,联合周边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搬迁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渠道;同时,依托社区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在公共服务方面,社区将持续完善文化、医疗等设施,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搬迁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
记者:望谟融媒 吴胜益 王应坤
编辑:王 曦
责编:王 军
编审:吴洪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