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雕塑家刘万琪追思会在贵阳举行

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 | 2021-02-23 16:06

近日,贵州艺术界人士三十余人在贵阳为著名雕塑家刘万琪教授举行追思会。活动由刘万琪先生学生李俊主持,诗人画家李勇致辞,对刘万琪先生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品格表达了高度的崇敬,对他的逝世寄托了真挚的哀思。

据介绍, 刘万琪教授2月18日因病去世,著名艺术评论家张建建、著名艺术家刘雍、夜郎谷谷主宋培伦以及贵州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名誉主席陈石、秘书长潘闻丞,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何京、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耿翊、油画家曾希圣与刘万琪教授的学生贵州雕塑院院长、贵州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李钢,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李革,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肖时安、李玉端、陈焕祥及贵州香纸沟纸雕博物馆馆长方聪,伍艺空间创始人文心,贵州雕塑艺术委员会杨通华、郭运波、陆向勇、聂凯彬、王兵、杨俊、张弦、杨代勇、宋祖杰、杜军、潘成、李俊等前去悼念。

著名雕塑家刘万琪教授1935年生于四川省新津县,擅长雕塑。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院,同年分配到贵州省群众艺术馆工作。1958年下放到贵州平坝羊昌,1959年考入中央美院雕塑研究班,师从刘开渠、付天仇、钱绍武等诸多艺术大家。1963年毕业后回贵州省群众艺术馆工作,1985年调入贵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86年成立贵州艺专雕塑工作室,这是贵州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雕塑专业,首开中国西南部雕塑创作研究之先河。他是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是贵州雕塑艺术的发起人和推动者之一。

刘万祺一生作品众多,成就斐然。他的《壮士》等作品1980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在中国香港展出《大公报》撰文介绍。《苗女》1982年经全国美协评选参加法国春季沙龙美展,在巴黎展出,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冬冬》1983年在美国纽约、华盛顿展出,被国际友人收藏。《哥俩好》1984年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获铜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山寨女》1989年获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同年获《刘开渠根艺奖》评委特别奖。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田世信、刘万琪》雕塑展中,展出了作品40余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6件,国际艺苑收藏20余件,等等。他用他的情怀他的才华创作了一大批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

刘万琪的艺术成就在于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和再创造。1982年在北京举办的“贵州民间工艺美术新作展”中,中国美术馆一次性收藏了他的作品达22件。多年来,刘万琪深入研究民间艺术,做竹雕、做树根雕、做砂陶、打石雕,创造性地探索各种材料的艺术表现力。

1992年文化部收藏了20件他的作品送西欧四国展出。《苗族欢歌》1995年由全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展出。1995年他参加由文化部组织的中国雕塑家城市雕塑考察团赴巴西,阿根延,智利,哥伦比亚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1997年赴美国考察城市雕塑和学术交流。2004年随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比利时参加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展开幕式,出访法国、荷兰、德国考察城市雕塑和学术交流活动。2006年《激浪》入选2008年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展品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城市巡回展出。同年《绿色的梦》参加贵州省首届雕塑展获“杰出贡献奖”。


在追思会上,诗人画家李勇说:“我认识‘80后’艺术家刘万琪老先生已经有很多个很多个的日子了,交往了这么些年,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我的心绽放出不息的异彩,那是赤诚且灿烂的。那个瘦弱看上去还有些弱不禁风的老人啊,在我的心目中却是那样的高大,宛若一座高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在追寻艺术至美的路上,他风来雨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他坚守着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挚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磨砺自己的心志,创造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为世人所瞩目。在已是著名的雕塑艺术家,成为业内翘初,刘万琪老师还是不忘初心,继续专心致志走在艺无止境的艺术路上。这几年来他开始了水墨艺术之路,一位八旬老人‘另起炉灶’玩起了水墨画,让我惊讶也让我敬佩。每每他给我看他的水墨新作,我惊叹我欢喜。在他的画作里,我看见了飞扬的心性在他的生命时空自由自在的随意而来随性而至。画面里的雕塑美呈现出饱满的厚重的张力,穿透了我的视觉让我感动让我赞叹。我们一次一次的讨论,我听着他的感言,他听着我的意见,在我们的谈话里,除了艺术话题从来就没有过其他。”

(供稿:贵州雕塑艺术委员会)

             编辑:孙嘉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