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林下“聚宝盆” 农户端上“金饭碗”
在探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的过程中,贵州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种植、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等多种模式,让林下遍地“生金”,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贵州织金:面朝“林海” “山珍”盛开
织金县中寨镇林地里的松茸破土而出
村民正在忙着采收
织金县中寨镇的10万余亩林地里,一朵朵松茸破土而出,村民正在忙着采收。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气候优势,中寨镇布局了林下食用菌种植,不仅节约土地资源和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品品质。
织金县中寨镇大院村贫困户 李小碑
织金县中寨镇大院村贫困户李小碑说:“老板叫我来给他守菌子,一个月开3000元,摘菌子十块钱一筐,最多一天摘二十多框。”
莽莽“林海”不仅孕育了林下菌菇的种植,还吸引了湖北、福建、山西等地的企业前来投资。通过企业示范引领,合作社组织带动,中寨镇已建成年产1000万棒菌棒生产示范基地。
织金众福农业科技公司技术人员 张朗
织金众福农业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张朗告诉记者,中寨镇的综合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森林覆盖率高,菌材丰富,农作物秸秆充足,能够就地取材,最大限度节约食用菌生产成本。
织金县中寨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 高乙
织金县中寨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高乙告诉记者,中寨镇共组织了685户农户进行种植林下赤松茸1000亩,128户农户种植了200万棒香菇,30%的农户种植的赤松茸和香菇都已到了采收期,并已产生了利润。
德江县荆角乡:林下冬荪喜获丰收
在德江县荆角乡茶山村,合作社就利用山林资源发展铁皮石斛,同时林下套种冬荪。
德江县荆角乡山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邓帮强
德江县荆角乡山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邓帮强向记者介绍,树上种铁皮石斛,下面套种冬荪,在树上浇水的时候,有80%的水要掉落地上,这样就可以利用掉落的水分来种冬荪,实现了管理成本的减少,还提升经济价值。
册亨油茶林下养殖“翻山鸡” 走出生态致富路
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地经济,册亨县弼佑镇在宁波市江北区的帮扶下,引入了林下立体养殖本地鸡项目,向贫困户发放鸡苗,并派专业的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传授养殖技术,探索油茶林下养殖土鸡的发展模式。
册亨县弼佑镇林下立体养殖项目技术员 康淞淋
册亨县弼佑镇林下立体养殖项目技术员康淞淋告诉记者,林下养殖充分结合林下遮荫、林下草地的优势。在地上种植一些中草药给鸡吃,增加鸡自身的抵抗能力,这样肉质就会更加生态、更加营养。
经过一年的发展,基地从最开始的5000只鸡苗发展到了现在全镇共有46000多只鸡,不仅助力当地村民脱贫,也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册亨县弼佑镇镇长 王顺弘
册亨县弼佑镇镇长王顺弘向记者介绍,一亩地的油茶林,平均一年需要500元的费用。但通过油茶林下养鸡后,除草的费用就能节省掉,并且油茶的产量产值也提升了,品质也更好了。
蜂人蜂事黄世敏 跛着脚也要“蜂”狂脱贫
林下立体农业不仅助推了产业发展,也带动更多贫困户走上致富路。在道真县三桥镇杠村村,养蜂人黄世敏正在给村民讲授养蜂技巧。依托当地山高林密、野花繁盛的林下资源优势,黄世敏从2006年开始养殖蜜蜂,从6箱发展到现在的120箱,蜂蜜产量达1000余斤,蜂蜜年收入近20万元。
道真县三桥镇杠村村养蜂人 黄世敏
“收益还是可以,这两年生活条件也是很好的。”道真县三桥镇杠村村养蜂人黄世敏开心的讲道。
养蜂示范基地
为了做大做强养蜂产业,三桥镇还建立了示范基地,确保农户的养蜂从养到卖的渠道畅通。在黄世敏的带领下,杠村村已有10多户村民开始养蜂,分别发展蜂群100多箱,每年可收割蜂蜜6000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