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稻花鱼 | 从江田鱼
从江田鱼专指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境内稻田生态系统中生长、长期自繁自育的稻田鲤鱼。由于世世代代生活于稻田浅水环境中,当地百姓习惯称之为“田鱼”。
从江田鱼长期生活于从江县境内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当地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湿润,雨雾天气多,雨水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良好的生长环境,使从江田鱼具备了极佳的品质和口感。2021年6月,从江田鱼还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
从江田鱼产地范围为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贯洞镇、西山镇、宰便镇、下江镇、洛香镇、停洞镇、往洞镇、加鸠镇、斗里镇、庆云镇、东朗镇、高增乡、加榜乡、谷坪乡、加勉乡、翠里瑶族壮族乡、刚边壮族乡、秀塘壮族乡等19个乡镇。
腌鱼是贵州省从江农村最喜爱的特色食品,主料为稻田鲤鱼,辅料有辣椒、糯米、生姜、大蒜、甜酒、花椒等,用木桶腌制,油炸、火烤,也可直接取食,风味独特,由咸、辣、辛、麻、酸、甜六味组成,吃起来骨酥肉嫩鲜美香悠,食后开脾健胃,生津助消化。
品种特征
01外形特征
从江田鱼以高背鲤为主,成鱼体型纺锤型,背部隆起,尾柄长而窄;整个鱼体近金黄色,腹部白色,尾鳍鳍条略呈红色。
02品种纯
千百年来,从江县偏居贵州南部的月亮山腹地,地缘隔绝造成了生殖隔绝,从江田鱼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品种。没有外来物种的干扰,从江田鱼的品种纯度高。据浙江大学陈欣教授团队研究表明:“青田田鱼和从江田鱼在形态学上聚为一类,与生活在其他水体的鲤鱼品系形态明显不同。从江田鱼在形态上窄而长,尾部长而窄,体型较细长,尾部长度占身体长度比例小”。
03肉质紧实
从江田鱼长期是人放天养,主要靠肥水养鱼,即使投喂,其原料也是煮熟的谷子、米糠及菜籽饼等农家替代性饲料。从江田鱼生长周期较长,肉质紧致,水煮久而不散不烂。
04营养价值高
经检测(谱尼测试),从江田鱼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种类齐全,脂肪及胆固醇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丰富。蛋白质含量>15g/100g, 脂肪含量<10.0g/100g,不饱和脂肪酸占整个脂肪量>60%,氨基酸总量>12.0g/100g,钙>63.50mg/100g,铁>0.45mg/100g,锌>0.35mg/100g,硒>20ug/100g。
05繁殖方式古老
每年清明时节,从江当地村农民都会忙碌在田间地头。先建一个交配池,引一汪清水流入池中,雄鱼雌鱼大约按3:1的比例配对,产卵池的底部铺上一层用石松(俗名:猴子草)捆成的草把。在流水刺激下,雌鱼雄鱼顺利交配。一昼夜后的清晨,石松枝丫上沾满了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受精卵。趁着清晨气温适宜,农民会将沾满鱼卵的石松转移到事先搭建好的鱼苗孵化架上。放鱼卵之前,在木质产卵架上面先铺一层野草,之后再放一层鱼卵,最后在鱼卵上再加一层草。产卵架上放置两三块木板,用竹片引两三股清水,水滴落在木板上,散成一颗颗水滴,落在每一个鱼卵上,使每粒鱼卵都保持湿润的同时,又充分与空气接触。通过这种古法孵化技艺所孵化的鱼卵,有效地避免了滋生水霉病的发生,孵化率极高。通过淋水孵化约两昼夜,待鱼卵出现两个黑点(眼点),便将鱼卵转移至锅底型土坑中进行微流水孵化。约摸再过一天,鱼苗便会“破壳而出”。这样的孵化,每年都会持续一个月左右。
来源:贵州省渔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