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话里为什么没有普通话三声的读法?丨声音里的中国

央视新闻 | 2022-09-26 14:09

2022年6月13日,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西安开幕,西北五省区的40多部折子戏、70多场演出唱响三秦大地。一时间,“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的盛况再现长安。

群英荟萃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

“听了秦腔,肉酒不香”,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李小锋10岁开始唱戏,一路把秦腔唱出了国门。他始终难忘,那些久居海外的老乡听到家乡戏时的热泪盈眶。

李小锋:我们在国外演出遇到了陕西人,他说,太好听了,多少年没有听到乡音乡情了,太过瘾了!听了陕西话,听了咱的秦腔,一下子感觉回到了西安。“乡音未改鬓毛衰”,真的是乡音、乡情,太美了!真的觉得这是语言的一种魅力。

西安大唐芙蓉园

作为梆子腔的鼻祖,秦腔的唱腔与关中方言有着紧密联系。在陕西省社科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赵东看来,秦腔的风格正是以西安话为代表的关中方言的生动体现。

赵东:咱关中方言的特点是说话比较直,感觉是斩钉截铁的,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秦腔的特点是粗犷、豪迈、悲怆,这刚好和秦人的性格是相符合的。

西安钟楼

《西安方言研究》作者孙立新说,千百年来辉煌灿烂的文明和风云激荡的历史,让五湖四海的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也让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城熠熠生辉。

《西安方言研究》作者孙立新

孙立新:“嫽咋咧”就是好极了的意思,《诗经》里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长安话曾经是雅言,现代的西安话有一定的古汉语传承特点。

长安塔

不像软糯婉转的吴侬细语,关中方言在声调构成上多为降调,且没有普通话里的上声——曲折调的读法。陕西师范大学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教授柯西钢说,这一语言特点也折射出西安人倔强率真的性格底色。

陕西师范大学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教授柯西钢

柯西钢:比如织布的织,竹子的竹,歌曲的曲,错误的错,在西安话当中全部都读成低降调。古代的入声字在关中方言里面大部分都读成阴平,就是低降调,所以关中方言里面现在低降调也就是第一声比较多。

"biáng"字童谣: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左一长,右一长,里头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勾挂麻糖。推着车车逛咸阳,逛咸阳!

羊肉泡馍、肉夹馍,油泼辣子、“biáng biáng”面……傍晚时分,西安钟楼旁边的美食街里,人声鼎沸。在数不胜数的陕西美食中,西安人尽情享受着人间烟火中的万千滋味。

西安的小吃一条街

西安钟楼夜景

《西安人的歌》: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西安大厦高楼,是连的一座一座,在西安人的心中,这是西安人的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灞桥如烟的翠柳下,在晨钟暮鼓的时光里,今天的西安一如既往海纳百川,泾渭分明。眼前是唐风古韵,脚下有千年传奇,古朴直率的西安人正在这方神奇的土地上尽情挥洒着他们的豪放与洒脱。

西安古城墙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记者丨冯会玲 黄立新 温超 魏雪莹 单芳 黄雅洁

播讲丨姚科

制作丨单丹丹

新媒体编辑丨廉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