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从读懂孩子的行为变化开始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话题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不少家长也意识到,孩子情绪和行为的波动,并不全是“青春期叛逆”,有时也可能是心理状态发出的信号。那么,哪些表现属于正常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哪些需要家长特别留意?今天我们邀请到贵阳中医脑康医院的魏医生,为大家带来专业解读。

青春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适度的情绪波动和自主意识增强属于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一旦孩子的情绪、行为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并已对其自身的学习、生活或周围人造成持续负面影响,甚至出现攻击或严重回避社交等行为,我们就不能简单归结为“叛逆”,而应考虑是否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留意孩子是否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睡眠紊乱(如失眠、早醒或嗜睡)、食欲显著变化、拒绝交流、厌学逃学、情绪易怒或冲动等表现。如果这些变化已对孩子或周围人造成持续的困扰,就可能是心理障碍的早期信号,需及时关注。

首先,当孩子出现明显行为变化,如突然厌学、情绪持续低落或生活习惯改变,家长应先耐心了解背后的原因,而非直接批评。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其处境,才能有效沟通、解决问题。

其次,要树立“心理问题可防可治”的意识,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表现,应坦然面对,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因“病耻感”延误干预。
此外,家庭应营造包容、支持的氛围,多陪伴、多倾听,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帮助其建立信心,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孩子出现情绪或行为变化时,那可能是他们在发出求助信号。做到早关注、早识别、早支持,是我们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关键期的有效方式。让我们共同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守护者,陪伴他们走向成熟、阳光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