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2》:一场关于心灵的自我救赎

动静原创 | 2021-01-02 14:50

由邱礼涛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拆弹专家2》正在热映,电影靠着紧凑且有深度的情节和精彩刺激的场面,短短几日票房突破5亿,口碑爆棚,成为了近期名副其实的“王炸”。影片讲述了一邪恶组织发动恐怖袭击,前拆弹专家潘乘风也因一场爆炸案被警方怀疑牵涉其中,潘乘风只能一边逃亡一边查明事情真相的故事。

《拆弹专家2》票房统计

片中刘德华在本片中饰演的潘乘风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拆弹专家,一次拆弹行动中的意外爆炸失去了左腿,导致警队拒绝他继续从事拆弹工作,他也自认是被“用完即弃”的社会系统抛弃的人,在强烈的偏执和消极情绪中,堕落黑化成极端分子加入恐怖组织,谋划制造一起巨型爆炸。一次意外,潘乘风失去了记忆,苏醒后的他面对的是别人口中恐怖分子和警队卧底两个矛盾冲突的身份,让这个角色难以分辨孰真孰假,影片也由此展开

剧中潘乘风因工伤失去左腿

大多数警匪片会以“正邪双雄”模式展开冲突,但《拆弹专家2》跳出固有套路,在保留了警匪卧底的身份反转、兄弟情和紧张刺激的枪战动作戏等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将代表正义的警察和代表邪恶的恐怖分子两种身份糅合在一个角色身上,辅以“失忆后可能变成另一个人”、“创造新的陈述性记忆与新的是非观”等技术性设定,让潘乘风这个角色不断在正邪中摇摆,最终挚友与爱人对他的不放弃和自己心中尚存的正感义战胜了他的心魔, 黑化的潘乘风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牺牲自己换来市民的安全,给观众留下关于善与恶的思考,将影片拔到了新的高度。

《拆弹专家2》剧照

除开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大场面和精彩的动作戏,为了救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正面角色潘乘风的黑化情节,无疑是电影成功的因素之一。“黑化”一词出自日本ACG(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文化,指因为人物自身的经历,导致性格或精神状态上产生极端负面的变化,从而成为反派人物。

在影视作品中,角色黑化的桥段屡见不鲜,《神话》中含泪咆哮“我要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的高要;《回家的诱惑》中受尽丈夫和闺蜜欺骗背叛而黑化报复二人的林品如;《超凡蜘蛛侠2》中因为得不到关注变得极度偏激的电光人以及《东京喰种》中遭遇各种打击变得极度凶残的金木研等,这些角色基本是前期温和,待人友善,但心理不够强大,在经历挫折后心中的恶占了上风,从而将内心阴暗面外化。

《超凡蜘蛛侠2》中反派电光人黑化前后对比

为什么黑化这一元素在影视作品频频出现,仍然能吸引观众,没有让其产生审美疲劳?原因在于,堕落黑化的角色内心有激烈的正邪博弈,最终会战胜心中的恶魔,弃暗投明,这一过程通常会对善与恶进行深度剖析,从而让作品更有内涵。正如《拆弹专家2》的潘乘风,受伤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一心想回归警队但被拒绝,加上挚友爱人对他特殊时期极端性格的不解,让他对心中信仰产生怀疑进而误入歧途黑化,但又在周围人身上看到恐怖分子的惨无人道,但更多的是感受到社会积极的一面,让他幡然醒悟,从堕落的深渊爬出,最终完成自我救赎。这样精彩的心理历程刻画,让他摆脱了“脸谱化”和“非黑即白”,也让这类角色更加立体丰满,更像现实生活中拥有独立意志、有血有肉的人,会因遭遇不平而愤慨,会因感受绝望而抗争,也会因为真切存在的真善美而认清自己的终极追求,角色黑化的情节设计,也是以免使电影中的角色的经历显得平面与苍白。

《拆弹专家2》潘乘风复职被拒片段

不可否认,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内心都深如渊海,善和恶,有时就在一念之间。但即使生命充满艰难险阻,我们也不该轻易被打倒,不能轻易放任恶的滋生;我们仍要用心感受,世界对我们是报以善意的,炸弹终会被拆除,阴霾也终将散去,我们都会“饮冰十年,热血不凉”。我想,这也是《拆弹专家2》想要传达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