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索晓霞| 多民族的“村味”吸引人、打动人、温暖人
索晓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村超”和“村BA”,我都到现场去进行过调研。很多人去看足球本身不是真正的目的,他们是沉浸式地去看来自乡村的原汁原味的文化集中的呈现。当地老百姓很淳朴的待人,他们是真心真情的,就是没有商业的交换在里面。这种东西是现在的商业社会中,大家很怀念的,很期待的人和人之间真情的呈现。
“村超”和“村BA”的成功提供了一个平台,把我们的多民族文化和这种文化下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风,进行一种集中呈现,所以它打动人,它温暖人,它也吸引人。
我到现场去看过。我们在场面上看见有侗族的人,有苗族的人,也有汉族的人,还有很多全国各地的人,在场地上大家共同唱《我和我的祖国》,那种气氛,那种感染,不是商业演出,不是追星活动,是我们的节日。这种村味、文化味儿,才是真正吸引人,打动人,温暖人的东西。
他们女同志的服饰要创新怎么办?她们把她们种的蔬菜、西红柿全部串起来,当成大项链,大家就自己凑钱,那些男同志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大家同心协力。这是我们的重大的历史机遇,这是全国人民对于我们文化的一种认同,我们很骄傲,很自豪。
它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它体现的是中国最基层的老百姓的生活样态和他们的接人待物的风情,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吃、穿、跳等等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所以为什么说活态呢?它是承载在每一个村子里面的男女老少身上,在歌里面,在房子里面,在人的身上的,所以它是活的,是有机的,可以和你进行沟通和交流,它不只是你在书本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