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人与人的关系,或许都是季节性的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 2023-08-08 21:07

遇见·听我说

1.gif

第822夜|陪伴曲《青州从事》

李白这一生,交友众多。我们熟知的杜甫,高适,贺知章都是他的好友。

他们相聚在一起时,都曾举杯畅饮,互诉衷肠,有过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然而随着人世的变迁,这些浓烈的情感,都慢慢被时光遮掩。直到李白去世,很多曾经的好友,都再未在他的生命里出现。

命运的旅途中,每个人演出的时间都是规定的,该离场的时候,多么不舍得,也得离场。”

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季节性的。

这一程,相遇,下一程,退场。

相遇在风中,聚散从来由不得你我。

图片

有人问: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

一个高赞回答很有意思: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

李白和杜甫,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李白为人,豪迈飘逸,哪怕是跌落低谷,他对人生的态度也始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而杜甫向来老气横秋,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的笔下是化不开的忧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李白与杜甫,性情完全不同,即便后来有幸相遇,最终也难逃渐行渐远的结局。

有人说,人和人之间,敬于才华,合于性情。而李白和杜甫,恰恰是敬于才华,散于性情。

他们两人,一个沉稳似山,一个奔流似水,可惜的是,山水虽有相逢,却终归不同路。

有人曾总结道,真正的朋友,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有共同的理想,第二种是有共同的语言,第三种是有共同的爱好。与人相交,没有人愿意一直向下兼容,也没人喜欢一直向上仰望。

真正长久的关系,一定离不开志趣相投,性情相合若缺失了这一点,即便勉强处在一起,也终究会活成彼此不理解的样子。

图片

李白在遇见杜甫后,还邂逅了同样不得志的高适。那个时候,他们境况相同,遭遇相似,几人刚相识不久,却相见恨晚,格外交心。他们聚在一起,谈人生理想,访名山大川,度过了一段高歌狂笑的快意生涯。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几人的际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后来,高适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诗人,变成了镇守一方的地方大员。此后一生,两人再未有过任何交集。

世间有多少好朋友,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辈子莫逆相交。可谁会料到旦夕惊变,从此以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涯路远。

成年人的关系,真的比我们想象得要脆弱。

今日你们可以一见如故,来日很有可能就会走到形同陌路,今朝你们“酒逢知己千杯少”,明日未必不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当人生轨迹不再有交集的时刻,成年人之间,散伙是常态,你我都不是什么例外。友情并非一辈子的事情,当一段感情到期的时候,愿你我都可以笑着挥手告别。

图片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中,李白最仰慕的是孟浩然,甚至把他当成了偶像一般的存在。

李白26岁那年,曾游历到湖北襄阳一带。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听说誉满京城的孟浩然在此地隐居,于是连夜兼程,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孟浩然。

见到孟浩然后,李白更是瞬间化身迷弟,写下一首《赠孟浩然》来表达他的敬慕之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在李白眼中,孟浩然是一个超凡脱俗,风华绝代的人物。能与这样的人相识,并与之结为忘年交,是他这一辈子最难忘的经历。

后来,两人又于黄鹤楼前相遇。

同游一番后,孟浩然说自己将乘船去广陵,李白又亲自送到江边,一直目送着小船渐行渐远。直到小船消失在水天一际,李白才收回目光。

随后,怀着对孟浩然的不舍,李白挥笔写下了千古名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两次相交可以看出,狂傲如李白,在孟浩然面前,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李白这一生,写给孟浩然的诗,有五首之多,这在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然而对于李白的崇拜,孟浩然却始终较为冷漠。倒是对其他朋友,比如杜十四、朱大、陈七等人,孟浩然倒是有过不少回应。感受到偶像的冷淡的李白,对孟浩然的态度也从原来的相逢意气为君饮,变成了渐行渐远渐无书。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长久的关系,不是同频对等的。单靠一个人仰望的友情,注定走不到最后。

有人说:“友情里最让人唏嘘的就是,我把你当作唯一,你却把我当其中之一。”只靠一个人来稳固的感情,最后都会变成一场无疾而终的遗憾。

何必放低姿势去迁就别人,从此一别两宽,也能各自安好。

图片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情,谈着谈着就淡了。

小时候总以为,成为朋友就永远是朋友。

长大后才明白,人与人之间,哪来什么永远,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就已经是温暖。

所以别抱怨那些在中途离开的人,他们有他们的方向,我们也有我们的归途。

与君同舟渡,达岸各自归,也是一段感情最好的归宿。

1.png

来源

网友投稿|作者:萧三闲

《遇见》栏目投稿邮箱:gszsgsl@163.com

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