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2024-11-13 11:52

在农村,不少村医工作量大,农户分散,村医难以按时完成上门服务任务。村医队伍学历、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原因,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如今,这种“难”有了新“解法”。在贵州铜仁思南县鹦鹉溪镇,今年9月以来,成立了片区医疗服务团队,疏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近日,鹦鹉溪镇核桃坝片区卫生服务团队的村医陈美华,带着医疗箱,走进了紫槽村小屋基组田江凤家。这次,他的目的是为一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提供就诊服务,包括量血压和进行简单的护理。

田江凤说:“之前我还担心村里的卫生条件不好,每次复查、护理都得去县城的大医院,既费时又费力。现在有医生上门服务,太方便了。”

陈美华说:“现在,我们能够及时响应村民们的就医需求,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

而在以前,村民的很多病村医治不了,因为能力、医疗条件等因素也不敢治。这一切变化基来自于乡村医生的改革。

鹦鹉溪镇下辖8个片区31个村(社区),总人口约3.15万人。2024年初,因人才短缺逐村配备一名合格村医成为难题,部分村医为镇卫生院下派或邻近村巡诊同覆盖,工作量大,农户分散,村医难以按时完成上门服务任务。经统计,在村医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比25%,年龄50岁及以上占比39%,学历水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加之村级卫生室数量多,硬件设施有限,逐渐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变化的就医需求。

今年9月以来,思南县鹦鹉溪镇积极探索乡村医生服务机制,改变传统的“村卫生室+村医+群众”服务模式,建立片区医疗服务团队,全面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该镇按照片区工作责任制,综合考虑业务专长、学历程度、区域范围、老中青搭配等因素,组建8个片区医疗服务团队,成立片区中心卫生室,将服务机制从“村卫生室+村医+群众”转变为“中心卫生室+片区医疗服务团队+群众”。

其中中心村卫生室基于片区人口分布、地形地貌、硬件设施条件等因素科学选址,便于村医开展入户诊疗工作,也便于村民前往就医。此外,将片区下辖村的村医整合为医疗服务团队,选拔责任心强、组织能力较好、经验丰富的村医担任片区医疗服务团队负责人,负责传帮带并协调团队内部各项事务,确保中心卫生室和团队运转正常。

同时,各片区结合自身情况,将片区进行网格化划分,每个网格明确包保医生,每两名村医负责网格中农户随诊、签约服务、健康宣传等工作。

片区中心卫生室接待群众就医

“以前,村民一打电话来就马上要骑着摩托下村入户去看病。忙的时候,连村卫生室都空无一人,其他村民到村卫生室找我,都找了个空,他们着急,我心里也着急。但是现在成立了片区卫生服务团队,中心卫生室随时都有人,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也有人协助,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了。”鹦鹉溪映山红村村医余勇说。

医疗服务团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从“单打独斗”变成“组团下组”,村医们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以前村民生病大半夜入户都是一个人,现在不仅有伴,而且有些病情自己拿不准的,还可以向团队其他人请教,有团队在给我们作支撑。”陈美华说。

目前,医疗服务团队已开展医疗上门服务620余次,接诊病人760人次,开展健康宣传28场次。

思南县鹦鹉溪镇卢维峤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