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课堂丨【数学课笔记】古时候是怎么算乘法的?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 2020-06-04 17:46
《声音课堂》把你的碎片时间化零为整,每天一个小知识,丰富你的文化生活!
你知道乘法的由来吗?古时候又是如何计算多位数相乘的呢?今天,我们请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贵阳分校的孙鸣亮老师,与你探索古时候多位数相乘的算法。你听,声音课堂开讲咯!
【教师名片】
孙鸣亮,二级教师,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贵阳分校数学教师,五六年级教研组长,贵阳市优秀班主任,贵阳市观山湖区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两届区级技能大赛“一等奖”,贵州省第一届中小学‘微课’应用竞赛活动”一等奖,其论文在省级评选中获得多项奖项。
↓↓点击下方音频,进入上课时间!

【数学课堂】古时候是怎么算乘法的?
00:00 / -【课堂笔记】
在古代,人们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像这样的问题,一只鸡56元,买13只鸡,一共要多少元?需要计算56乘13的积,他们是怎样计算多位数乘多位数的呢?
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一书中介绍了这种方法,因为计算完成以后,形如我国古代织出的锦缎,所以古时候给这种计算格式起名为“铺地锦”。
具体计算是这样的:先画一个矩形,把它分成m×n个方格,在方格上边、右边分别写下两个因数。再用对角线把方格一分为二,分别记录上述各位数字相应乘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然后这些乘积由右下到左上,沿斜线方向相加,相加满十时向前进一,最后就能得到结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