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丨向百年前的青春偶像致敬!

文体旅事业部 | 2022-05-04 19:39

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 1922年5月5日至5月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隆重举行,由此,中国青年团组织正式诞生了,这是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青春乐章激荡人心。 100年后的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00多万个基层组织、7000多万名团员、200多万名工作骨干的全国性青年政治组织,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冲锋在前、担当作为,谱写了一曲曲与人民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之歌。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奋进的力量。100年前,李大钊先生在《新青年》上宣示了他的民族梦想,写下了《青春》一文,振聋发聩,让人觉醒,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唤醒了无数青年,也唤醒了一个时代,今天就让我们跟着972旅游广播的主播江南一起聆听历史的声音、重温经典作品《青春》。

FM97.2旅游广播主播:江南

《青春》节选

李大钊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

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作者简介】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同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

【创作背景】

1916年的春天,李大钊先生27岁,正是“青春”的年纪,在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他由季节上的春天想到了人生命中的春天,想到了政治上的春天,渴望中国能够摆脱腐朽衰颓的局面而重新找回国家的春天。于是李大钊提笔写下了《青春》一文。

【作品鉴赏】

文章再次将爱国与救国高度统一,指出中国正处于黑暗与黎明之交,鼓励青年为建设蓬勃朝气的国家而奋斗,“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

音频编辑:周明

图/文: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