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造全周期培育体系,点燃万千中小企业创新引擎

央视财经 | 2025-11-28 15:06

广东正以一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梯度培育体系,点燃万千中小企业的创新引擎。在广东,各地企业如何借力政策与资本的双翼,让企业做大做强?让我们继续解锁广东的创新生态密码。

晚上九点多,在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研发部,灯火通明,负责人黄源浩和他的团队正在对具身智能的3D视觉传感器进行测试。

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源浩: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对机器人视觉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比如像高反光的表面,反光很厉害,现在3D视觉传感器可以做到,可以看到,一放上来,表面是完整深度点云图像。

2013年黄源浩从海外学成归来,他带着光学测量的国际前沿技术,在深圳开始了创业之路。

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源浩:比如开始落户在留学生创业大厦,深圳给了260平方米的场地,租金非常便宜。过了4年,政府给了3层楼6000平方米,租金也是以市场价格的一半租给我们,很受鼓舞,因为是刚刚创业三四年的公司。

2015年黄源浩带领团队日夜攻关,自主研发出我国首颗3D感知芯片,此时公司却面临资金瓶颈,在这个关键时刻,深圳市福田引导基金以“耐心资本”的眼光锁定这家硬科技企业,从早期资金助力到上市赋能,推动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仕生:福田引导基金公司作为政府旗下的产业引导基金,主要目的是进行产业布局。我们已经追踪奥比中光3年时间,企业刚好在新业务发展方向上需要资金,当时总共投资9900万元。2020年,我们发现这个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且有必要走向资本市场,投了两个亿。

2022年奥比中光就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3D视觉第一股”。截至目前,深圳共有121家企业在成立不到10年内便成功上市。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 张景平:深圳南山区一直以来聚焦市场主体培育,已形成从孵化培育到扶持壮大全链条政策组合拳。今年专门成立了Go Global全球服务中心,解决企业在海外法务、事务、税务、商务等方面需求。

在距离深圳五十多公里外的广东东莞市,黄永生正带领研发团队攻坚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在更多领域的开发应用。号称“工业母机”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复杂结构和曲面零部件的加工设备,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垄断。

通过多年的研发,黄永生带领团队最终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和整机开发设计的自主可控。而这背后离不开的就是政府人才政策的支撑,黄永生的团队中,很多员工都是外来人才,为了让这些外来人才能够放下心来搞科创,2025年2月,广东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通过政策礼包、精准引才、服务升级多管齐下,构建全链条引才留才体系,目前广东省技能人才总数达220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7万人,占比超1/3。

2024年深中通道开通以来,广东江门与深圳的车程缩短至一小时,这不仅有助于加速构建 “深圳研发+江门生产”等合作发展模式,还推动了江门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机器人、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布局。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就将生产基地设在了江门。今年以来由于来自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订单大增,企业正在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

广东省深圳市同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晓龙:我们在2026年计划将工厂的面积扩大到接近4万平方米,之所以敢如此大规模扩产,主要是由于今年订单飞速增长,同时在资金方面得到了江门地方政府基金的支持。

广东省江门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军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企业,同时联合社会资本对它进行股权投资,支持它在江门扩大生产基地,完善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截至目前,广东省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349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17家,数量居于全国第二。广东正让更多科技创新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谢宝剑:广东各级政府以政策为牵引,搭建了层次分明的引导基金体系,形成了核心城市引领、周边城市协同、产业集群支撑的区域创新网络,放大了创新创业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院长 曲建:整个广东的发展呈现出科技创新引领下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从过去依靠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现在越来越多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