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遵义湄潭茅坪苗族刺绣

湄潭县文化旅游局 | 2022-02-22 10:31

遵义湄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佳境胜地天然成趣,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和“黔北小江南”。湄潭自唐代以来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深深扎根于民间,在人们的生活中代代相承。追寻与记录,惊艳与传承,我们一起满怀真心,追寻湄潭印记,回味湄潭文化,探索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民俗,在生活中发现传承非遗。

茅坪苗族刺绣

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的表现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湄潭茅坪刺绣文化历史悠久,刺绣、纺织、蜡染技艺至今仍然保存下来,但随着现代手工艺的发展,这些传统民间技艺逐渐淡出大众视野。为了传承民族文化技艺,彰显刺绣中承载的人文精神,小编带您走进茅坪刺绣色彩斑斓的世界。

2021年,茅坪苗族刺绣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历史溯源

茅坪镇坐落于湄潭县南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休闲避暑胜地”之称。镇内汉、苗、土家、布依等多民族杂居,是全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乡镇。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14%,1743人,苗族人口居住在茅坪镇三村一居,人口居住较多的村是地关村,有1021人。苗族刺绣集中体现在地关村平顺坝特色村寨,至今还保留着刺绣、纺织、蜡染技艺。

自古以来就有“苗家男孩不会吹芦笙娶不到媳妇,苗家女孩不会刺绣嫁不出去”之说。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在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自从苗家出现了纺织品就有了刺绣,常可见到刺绣品,早期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精美,随着苗族的迁徙,苗家的刺绣工艺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不断的发展。

基本内容

苗家的传统刺绣是以不同颜色或同一颜色的丝线、麻布格子(布格子),用针、线汇绣的对称图形,有花纹型的、文字型的、树木树叶型、有动物刻画型等,一般用在苗族服饰上的主要是花纹型和文字型,因此,苗族服饰刺绣具有写在衣服上的史书之说。树木树叶、动物刻画型,一般刺绣在装饰品上,如:背孩子的背带帕、纪念品上。刺绣图案工艺精致、图形对称、美丽而大方。

特征及价值

茅坪苗族传统刺绣民族特色强,刺绣图形精美、对称、色彩绚烂,图案花样取材于自然生活,具有超高艺术价值,被博物馆及收藏家展览珍藏。

制作程序

布料选择:麻布、棉布等

线料选择:不同颜色的线,所选的线要求颜色不褪色。

绣针选择:三号针。

制作:将用的布料裁成所需的尺寸,用数沙子的对称性方法进行刺绣。刺绣好的作品,镶嵌在所需物品上。

工艺应用展示

苗族刺绣“壁挂”

苗族刺绣“裹脚”

苗族刺绣“纪念品”

苗族刺绣“挎包”

苗族刺绣“女性传统头饰”

苗族刺绣“飘带”

苗族刺绣“头饰”

苗族刺绣“围腰”

苗族刺绣“长围腰”

苗族刺绣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