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让民歌焕发新声|中央民族乐团《跟着民歌去旅行》【贵州肇兴篇】用民歌展现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

中央民族乐团 | 2025-04-23 22:21

当暮色轻抚侗寨檐角,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在肇兴鼓楼下盛大启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与中央民族乐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民歌地图——跟着民歌去旅行》【贵州肇兴篇】文化展演活动以创新之姿再现传统之美,侗族大歌的复调回响、白族民歌的苍山韵味、彝族民歌的火把热情、汉中民歌的秦巴风情……在鼓楼穹顶下交织回荡。

本场音乐会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在我国,很多地方民歌都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中央民族乐团以“民歌地图”为抓手,以“非遗+”为理念,在音乐会上,我们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加入音乐会,将地道的民歌进行展示,同时又将这些原生态的民歌与当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编创易于传唱、符合更广大观众审美的曲调,在对比与融合之中,让非遗活态传承有了另一种可能。

根据白族民歌《白月亮白姐姐》改编的《白色月亮》在现代编曲中焕发新生,将苍山洱海的千年絮语化作当代审美意象。彝族民歌《守望撒麻》在作曲家的匠心独运下,既保留了独特的民族韵律,又通过现代编曲手法强化了音乐的叙事张力。《薅秧情歌》将汉中传统劳动号子与现代合唱艺术完美融合,陕南(镇巴)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彭光琴质朴醇厚的领唱再现田间劳作场景,抒发劳动人民热烈而含蓄的乡土情思。《秦巴号子》通过男声合唱的磅礴气势,让古老的劳动号子迸发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音乐会的核心篇章《让世界听见肇兴》集中展示了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中央民族乐团女高音歌唱家唐文娟身着侗族民族服饰登场领唱《侗歌声声唱给党》,作曲家将侗族大歌的魅力以创新编配完美呈现,清亮的嗓音将侗族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融入歌声,传入心间。月堂之声组合演绎的《火塘姑娘》,以纯净人声再现侗家人"饭养身、歌养心"的生活哲学。侗族器乐制作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陆东辉、侗族大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陆秀花带来的传统侗族琵琶歌《天星明月》,其古朴的弹唱方式让观众领略到原生态艺术的独特魅力。压轴登场的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唱响侗族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曲目之一《十二月劳动歌》,再现了侗族先民与自然对话的原始场景。

除此以外,整场演出还通过合唱、器乐演奏等方式立体呈现民乐的多样魅力,《天边的呼唤》高亢苍凉,将黄土高原的深情娓娓道来。《山上的风光》清亮婉转,诉说无尽的憧憬与希望,《赛马》《长风远调》则以精湛技艺点燃全场热情。终曲的多民族民歌联唱,构建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音乐全景图。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首次走向户外,以天地为舞台,集中展现了民歌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成果,以非遗为色彩、以音乐做画笔,让归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歌传唱拥有了与时代的共鸣,让承载民族记忆的古老歌谣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更加夺目光彩。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