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故宫国宝如何“活”起来? 原创儿童音乐剧《甪端》角色创作幕后揭秘

中新网 | 2023-02-02 17:45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由文物到角色的转变并不是简单复制,而是需要在文物历史、文化内涵和设计元素的基础上展开艺术创作,让角色与文物融为一体,真正展现出文物特质。由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首部原创儿童音乐剧《甪端》,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该剧通过故宫小神兽“甪(lù)端”推动文物信息化引来的风波,讲述了新时代文物传承与创新的故事,剧中许多角色原型均来自故宫博物院藏文物。那些默默端立在展厅中或是静静躺在库房中的文物,经过文化提炼和艺术处理,被赋予独特的外貌和鲜明的性格,化身为一个个生动的角色,真正“活”了起来。

剧中的甪端,以故宫博物院寿康宫宫廷原状陈列中的明万历掐丝珐琅香薰为原型,其掐丝珐琅的外衣正是源于文物华美的景泰蓝工艺。由于甪端本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传说它头上一角、足下踏蛇,能够日行一万里、夜行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因此在角色创作中,《甪端》采用了具代表性的独角,再配以演员矫健的身姿,使文物外形特点和性格才能均得以充分表达。

《甪端》中还有以故宫博物院国宝级文物金瓯(ōu)永固杯、《梅鹊图》和《平复帖》为原型的三位配角,它们的角色设计同样兼顾文物特质、历史信息与舞台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甪端》剧中“活”起来的不仅仅是文物形象,更是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曾经高冷枯燥的文物信息,经过价值挖掘、提炼转化,借由角色设计和独白对话,巧妙融入剧情,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据悉,这部由故宫博物院与艺瑞奇国际文化联合出品的原创儿童音乐剧《甪端》将于2月3日至5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内容源自中新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