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视频 | 专访总导演李伟:贵州的红色基因让我深受感动
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38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今晚黄金时段将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不同于同类型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所展现的内容并不限于遵义会议这一单一事件,而是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全面展现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突破乌江、四渡赤水等各种场面,以电视艺术形式再现了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伟大转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艰辛历程。
为真实重现红军长征历史,创作团队到底在哪些地方下了功夫?这部电视剧除了背景宏大、场面壮观、剧情跌宕起伏之外,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意义?动静记者视频采访本剧总导演李伟细探究竟。
作为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员,他第一次到贵州实景拍摄电视剧,让他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自己与贵州的缘分很深。上世纪70年代,贵州是李伟所工作的部队管辖地之一,所以常常来巡演,原本就对贵州有着充分的了解。去年10月,他和老战友到贵州重走当年巡回演出的地方,正巧接到电话,邀请他担任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的总导演,对红军长征历史就很感兴趣且有所了解的李伟就欣然应允了。
《伟大的转折》精彩剧照
“我们拍摄是选择了两个一致。第一个一致叫做与红军到贵州的时间,以及整个会议的时间,整个在贵州活动的时间,要与我们电视剧的拍摄时间一致。第二个一致就是我们沿着红军当年的路线来拍,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把周边的环境更加表达得真实。 所有的道具都是在贵州找到的,包括手画的地图裱在一张布上,然后卷起来,这就是我们红军用的地图。不管哪个演员,只要是红军演员,所有的手,连指甲缝里面我们都要求要有灰,要有脏东西。我们拍的时候都零下几度,在那样的条件下照样穿着草鞋。片子里可以看到,手是黑的,脸是脏的,穿的是草鞋,穿的是破烂衣,就是必须所有的事件都经得住历史的考证,让观众得相信这个事是真的发生过。”李伟告诉动静记者。
《伟大的转折》精彩剧照
用38集的量去单独讲述中央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所经历的半年时间,李伟说整部剧他和总制片人达成的一致想法就是要抠细节,用做文献的标准去完成这部电视剧的摄制。为此他们从四个方面盘出了历史的“包浆感”。
“包浆”是古玩圈里的专业术语,形容文物表面由于日积月累的氧化而形成的光泽。想要呈现出好的包浆,就需要好好地“盘”它。
李伟告诉动静记者:“第一个从故事的事件当中,我们来找他的‘包浆感’”。”该剧的所有人物,没有一个是虚构,包括群众。比如拍到黎坪的时候,毛主席去看一个裁缝,这真有其事,而且真有其人,按事实的原样拍摄;剧中共拍了七个大会议,每一个会议的所有事件都经得住历史的考证。
《伟大的转折》精彩剧照
“第二个是环境的‘包浆感’,所有的会议会场,老百姓的房间,都不是现搭的,是真实的找到这个场景,虽然这个场景可能不是当年使用的场景,但是也是跟当年同时留存下来的。第三个“包浆感”就是我们的道具,所有的道具都是在贵州找到的。比方说我们这次所有的军用地图,当时不可能有印刷的,那么手画的地图把它裱在布上,这就是我们红军用的地图;再比方说当地用的锅碗瓢盆木桶,都用了几十年了,在这种状态下,构成了整体的真实感。” 李伟向动静记者一一讲述该剧的“包浆感”,第四个“包浆感”是演员的化妆和穿的服装,每一个演红军的演员的手,连指甲缝里面,都要求要有灰,要有脏东西;在零下几度的天气照样穿着草鞋。
《伟大的转折》精彩剧照
正是有了这种严谨的拍摄,整部剧才达到还原历史的真实效果。第一次到贵州实景拍摄,令李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贵州处处都有着红色的底色和焕发出红色的革命精神。
《伟大的转折》精彩剧照
剧组在寒冬时进入深山拍摄,在拍摄雪地行军戏时,摄制组在恶劣的天气下,通过肩扛、手提的方式,把重达几百斤的摄影器材、枪炮道具一件一件运送上山,一件件运送下山。当地老百姓多次前往剧组,主动帮助剧组搬运物件,在遵义还有专门的志愿者组织跟着剧组提供无偿服务,关心演职人员的生活起居,让演职人员十分感动。正因为大家合力,以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为决心,才能将红军战士为国为民,不怕牺牲,一路披荆斩棘的大无畏精神呈现给观众。
今晚就要播出第一、二集,李伟邀请大家值守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一同观剧,一同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