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五个必答题”,做好教育发展新答卷
近年来,惠水县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惠水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全力回答好群众之需要和关切的“五个必答题”,为构建和谐教育环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惠水教育的新答卷。
第一,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均衡协调的教育发展格局,攻克“教育公平与质量共进”的攻坚题。牟定教育公平与质量两大核心目标,不断调配好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全力提升全县教育整体水平。一是坚持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作为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2022年以来,一方面,完成实施项目15个,共计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第八幼儿园、花园坝幼儿园、麒龙幼儿园、江南水乡幼儿园等6个城区幼儿园,新增学位2070个;新建大华幼儿园、斗底幼儿园等2个乡镇幼儿园,新增学位270个。改扩建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七幼儿园等3个城区幼儿园,新增学位720个;改扩建甲浪幼儿园、岗度幼儿园、王佑幼儿园、抵季幼儿园等4个乡镇幼儿园,新增学位630个。2024年,谋划新建第十一幼儿园、第十二幼儿园改扩建第七幼儿园,计划新增学位900个。另一方面,加大对省、州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力度。2022年以来,推动第五幼儿园、惠民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第七幼儿园、三都幼儿园、好花红幼儿园成功创建州级示范幼儿园。2023年,第二幼儿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完成县县有省级示范幼儿园的任务;2024年计划启动第一幼儿园申创省级示范幼儿园工作。目前,惠水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8.6%。二是坚持把义务教育提质扩容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按照“初中聚集、小学适度分散”的教育发展思路,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学校布局。按年度计划性撤并除好花红中学、摆金中学以外的7所乡镇中学,原校舍由小学及幼儿园整合使用,保证乡镇寄宿制学校的校舍需求。2022年以来,撤并了王佑中学、羡塘中学等2所初中和定理小学、雅羊小学、板长小学、西混小学、甲来小学等11所小学;新建了第七小学、第八小学2所小学;改扩建了摆金小学、长田小学、高镇小学、惠民小学、第五小学5所小学;实施了第四中学、第五中学、高镇中学4所初中学校改扩建。2024年,谋划新建第九小学、第十小学、第三中学和改扩建好花红小学、第二中学、第七中学,计划新增学位7300个。目前,惠水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7%。三是坚持把高中教育多元发展作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明确了惠水民族中学创办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加强对尖子生和二本临界生的培养,提高600分以上完成率以及一本、二本上线率;第一高级中学创办省级特色示范性高中,围绕体艺特色,提高体艺特色本科上线率的总体目标定位。成立了高中联合党委,统筹对两所高中师资、生源、经费使用进行整合,保持教学连续性。完成惠水民族中学及第一高级中学扩建项目,增加学位8200个并持续规划实施两所高中扩建项目,计划再新增8000个学位、3500个学生住宿床位、5000个食堂餐位以满足需要。采取由涟润教育公司采取融资代建,县教育局作为购买服务主体分三年期进行回购的方式,总计投入资金2654万元,完善物理、化学等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功能室建设以及配套仪器设备采购。同时,加强了对衡惠高级中学的办学指导与监督,在校学生由2022年的200人增加到现有人数590人,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并逐步向好发展。目前,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8%。
第二,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打造高效活力的教育管理体系,解答“教育品质优化”的核心命题。积极探索“完善机制、抓住关键、强化整合”的方式不断优化教育管理体系。一是从落实完善机制入手,涵养体系建设“硬功夫”。制定实施《惠水县深化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1+N”实施意见》,狠抓教学常规,提升管理效率,持续推进“备、教、考、评”一体化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完善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交流轮岗、上下班工作纪律等教师队伍管理方面制度,创新教师激励管理机制,督促和激发广大教师练好内功,形成人人都是惠水教育“代言人”。二是抓住校长这个少数关键,引领教师团队“大作为”。定期开展校长集中轮训,帮助校长厘清发展思路,压实工作责任,深入推进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高质量考核,重点从加强党的领导、教育教学、师德师风、校园安全等方面压紧压实校长职责。深入实施《惠水县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推进工作方案》,考察任用具备卓越的教育管理能力、注重团队建设、推行教育改革、建立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学校领导班子74名,实施半月1调度机制,推动47所中小学制定学校章程,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两清单”“三制度”“四机制”,全面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走深走实。三是强化教育教学整合,锻造育人质量“新高度”。采取“1+1+N”以及跨学段、跨校等方式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强化教育教学整合;探索“一长两校”管理模式,让优质学校的校长同时担任两所学校的校长、法定代表人,负责两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推动优质学校带动新建学校、薄弱学校高起点办学。同时设执行校长,在校长的授权下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目前,已完成7个紧密型强带弱的教育集团布局。
第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浓厚的教书育人氛围,做好提升“教师职业形象”的标杆题。为重塑惠水教师形象,惠水县从“三风”整治入手,打响了教师严管厚爱“攻坚战”。一是组织开展全县教育系统学风、教风、作风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大力整治学风不浓、教风不正、作风不硬顽疾,着力祛除“庸、散、懒、慢、拖”不良风气,从局机关、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查摆三风问题、集中整治,坚持严的主基调。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乡村教师补助、困难教师关怀、教师减负等方面厚爱教师,树立“严管厚爱、奖惩分明”导向,提升工作效能。二是用好“事不过三”。遵循“一次约谈、二次检讨、三次问责”的原则,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规范从教行为,深化教师作风建设。目前,全县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并逐渐向好,教师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第四,深化教研课改创新,构建活力四溢的教学研究环境,解答“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题。把教研课改创新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学、用、考”上下功夫,全面深化教研课改创新工作。一是在“学”上下功夫、练好教书育人的“内功”。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2022年以来,国培、省培计划累计培训1510人次,东西协作名师、周末大讲堂等县级培训活动累计培训6000人次,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全员培训,培训共涉及21学科,累计培训6024人次;送出校长16人、教师37人,分别到广州、重庆等地区参加培训;广州市南沙区、荔湾区教育局选派20名教师到惠水县民族中学、第一小学、好花红幼儿园、摆金幼儿园支教,传经送宝。特别是2022年请到李伟文、吴先强、林沛荣等专家到惠水县就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教学、心理危机干预活动等开展培训,2023年请到省民质项目专家熊梅、深圳市南山区督学杜平教授等专家到惠水县就民族地区中小学高质量发展支持专项行动开展培训,累计受训3700余人。二是在“用”上下功夫、练好教书育人的“真功”。紧盯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提升,多形式开展教师能力“大比武”,2022年以来,组织参加了如“黔南州学思行悟课改”“州级精品课评比”“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第一届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等赛事,惠水县教师累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省级一等奖24名,二等奖26名,三等奖26名;州级一等奖36名,二等奖57名,三等奖73名。三是在“考”上下功夫、检验教书育人的“实绩”。按学期常态化开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逐校逐人上“过关课”,倒逼教师研究课堂、学生和教学设计。覆盖了76所中小学、涉及3752名教师,在全县范围内兴起教师“本领恐慌”“比超赶学”的良好氛围。2023年全县教师素养测试成绩从2022年的6科全州倒数第一提升进2023年全州第6位。
第五,强化校园安全建设,筑牢平安稳定的教育防线,破解“校园安全保障”的重要课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安保人员287人,实现保安人员配备率达100%,一键报警装置全覆盖,“110”接警平台联网全覆盖;全县学校安保人员均已配足配齐“八小件”装备,达到国家要求的四个“100%”标准。同时,通过下发“每周工作提示”和围绕“12345”校园安全工作指导意见,以“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坚决防止涉校生意外事件发生”为核心,以“平安校园建设”和“法治校园建设”为载体,加强学校“三防”建设、校长和副校长的责任压实,形成局机关、镇(街道)、教育党委(总支)、学校“四级联动”,聚焦重点时段、人员、矛盾、区域、资料归档“五个聚焦”,实行七类台账管理,筑牢校园安全壁垒。